他们在开远停留了一宿,第二天晚上,火车才喘着粗气抵达了昆明。500余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三天时间。
/ 坐米轨走进云南 /
2015 年7月14日,我们来到滇越铁路的中心段,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草坝镇的碧色寨。这是进入昆明的必经之地。
▲远处青山背景下,一座淡黄色法式小站,“碧色寨”三个红色的字镶嵌在铁路火车站倒班房侧面的墙壁上,铁轨蜿蜒至大山深处。因为铁路,它成为了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摄影 / 王砚
如今,这里只有站台上那只不知停在哪个时代的钟,依旧向世人证明自己来自遥远的巴黎。
文学院和法商学院被临时设在了蒙自。这主要是因为校舍入不敷出。北大校长蒋梦麟通过一位朋友介绍,去蒙自考察了一番,发现原蒙自海关大楼和法国领事馆在1910年开通滇越铁路并建成通往蒙自的支线以后,都搬到了小城的火车站附近,这样原先的房子就空出来了,而且环境很不错。
最重要的是,它有铁路与外界相连,城镇亦很小,若有空袭,撤离很容易。就这样,文法学院的师生在蒙自一共呆了4个月(1938年5月-8月)。
无法想象七十余年前,它仍只是一座人口仅一万余人,处在半蒙昧状态的边界小城。在当时的城里,只有一条可成为公共生活中心的街道,街上只有一家银行、一个邮局和几家商店。每月两次的赶集才让它不至过分沉闷,人们把货物铺在路边,苗民和彝民用手势比划着讨价还价。
联大租用了当地富有的锡商周柏斋的公馆一部分作为女生宿舍,男生宿舍则比较分散。
我们在南湖附近找到了这栋保存完好的公馆,它的主体如今是一座私人博物馆。
“那当年的女生宿舍楼在哪里?”看过了那些收藏的印章字画后,我问一个上了年纪的女工作人员。
她耸耸肩,“没有开放,还要维修。”说完用手指着用砖封砌的隔壁一栋小楼的尖顶,“那就是。”
只能从临街的一面抬头望望紧闭的窗户,只能想象。
教授们有的住在歌胪士洋行(现已成西南联大纪念馆),这是一位犹太希腊商人的私宅,闻一多就住在二楼,他依旧一心钻研学问,极少离开书斋,为此赢得“何妨一下楼”的雅号。吴宓住在海关,宿舍狭小,住了六人,严重扰了他的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