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的摩崖石刻,由点而线,由线而面,成体系存在。经过挖掘研究,这些遍布‘蛮荒’之地的石刻,所具有的历史文献意义,文物档案意义,文学、书法意义,哲学、义理意义,逐渐被挖掘并向社会呈现。”湖南科技学院教授张京华说,“永州摩崖石刻丰富的诗刻、记文、题刻、榜书,足以弥补纸本文献的不足,堪称‘石刻上的文学史’。”
研究保护迫在眉睫
与会专家介绍,自宋朝以来,以摩崖石刻为研究重心的金石学,一直是重要的学术前沿。到了清代、民国,金石名家传承不绝。王昶、瞿中溶、宗霈、宗绩辰、陆增祥、何绍基、杨翰、刘沛、叶昌炽、柯昌泗等,都曾探访永州,这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构成了一部永州摩崖石刻的研究史。
张京华说:“从唐宋元结、颜真卿、欧阳修、赵明诚直到民国,永州足可写出一部摩崖石刻学术史。然而,遗憾的是,多年来,永州的摩崖石刻研究却一直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这些年,在张京华的呼吁下,研究、宣传和保护摩崖石刻成为永州文化界的主流声音。5月13日,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永州摩崖石刻展览、研究和保护的一个新平台。博物馆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前后投资约3000万元,是国内首家集展示、收藏、保护、研究,以及传拓体验于一体的摩崖石刻拓片专题博物馆。
永州市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对浯溪、阳华岩、朝阳岩、淡岩、月岩、玉琯岩等重要摩崖石刻群进行了保护规划编制和抢救性保护工程。其中浯溪摩崖石刻文物保护工程已投入2000余万元,抢救性保护工程已全面完成,并率先在全国试验石刻数字化保护工程。《大唐中兴颂》《荔子碑》等名人名碑得到了防水、防裂、防风化等科技保护。通过对重要石刻进行拓片加强了石刻文献的档案搜集整理工作。
“石刻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尽管我们已作出很多努力,但永州石刻保护利用工作总体来说不容乐观。”永州市文物管理处杨韬表示,资金不足和人才匮乏等诸多客观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石刻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永州的这些摩崖石刻,无论完好或是残缺,每一块摩崖石刻都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张京华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协助当地政府申报世界遗产,永州有几十处摩崖石刻景观,可以同时打捆申报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龙军 禹爱华)
简牍是出土文献中内容最为繁杂、难懂的部分,备受学界关注。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绝大多数的简牍文献已经不起“亲近”。出版,成为人们“亲密接触”这些遗珍最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