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聚焦 > 正文

数字世界下中国当代绘画的可能性

技术是促使时代视觉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视频、手机让人们难以再专注于某个事物或某几个事物,因为一小块液晶屏幕总是在挑动本已躁动的心灵。而将目光放在上一个世纪也是这样,即便最古老的绘画也在那个时代历经工具技术的革新——如锡管颜料的出现——所带来的变化,在不断追寻新技术的同时,所有艺术门类也在思想层面不断发出追问,追问艺术的当下意义与价值。

▲  策展人黄圣智先生导览(右一)

▲  策展人黄圣智先生导览(右一)

2023年12月2日,群展“绘画之上:还原与无限”作为瑀空间 ASTRA ART 开幕首展,邀请了7位80后、90后的青年艺术家:陈抱阳、陈问村、史成栋、汪一、汪玉涵、汪琦琦、杨扬。他们透过架上绘画、版画、数字参与、装置等形式的创作,展开对于“数字世界下中国当代绘画的可能性”这一议题的探索。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黄圣智认为,在形式与观念领域,处于中国文化迅速变化的当下,绘画要保有传统美学与宗教神话的“神”与“体”,观察宇宙天体与自然的“内”与“外”,面对区块链技术与AI人工智能等科技参与后的“虚”与“实”,这一世代从而在形式上打破那个内向的循环,与“过去”作别。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黄圣智还认为,在展览艺术家的作品中,观众可以感受到秉持的繁复细节和全局观,特别注重现实中的生存现实、人生哲理与社会批判,强调从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真实感受出发,以一种新现实主义色彩的手法及个体化的态度,形成自己的价值系统、语言谱系与创作方法论。对此,无论中国当代绘画会走上还原或是无限延伸的道路,都让未来变得更值得期待。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为什么在这个时代还要讨论绘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图像学实验室首席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德国考古学院通讯院士朱青生在《在翻覆中超脱》一文中指出,中国已经摆脱了物质和精神的贫困,我和全世界一起到了新媒体的时代,到了图像/媒介的时代:“新媒体通过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恐惧,人工智能和机器复制的材料、图像覆盖了大部分的艺术,人类具有可替代性,似乎可能成为机器旁边的一坨赘肉。机器的智能正在一步步剥夺人类的尊严。在这个时候,只有一样东西不能被机器取代,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差异和根本的不同。”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朱青生还在文中写道:“差异的表达就是每个人如何看待事物,我的眼光,我的生命肉身所面对的一切,也因为每个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能够把这种不同表现出来的,就是艺术。这种艺术并不是用机器摄制的图像,而是用人的手工画出来的图画……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有自我的尊严以及自我差异性表达的急迫需要,那就是要表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启发每个人觉察原来自己可以如此不同,因此艺术才有了这样一个要求,那就是重新回到绘画,来解决现代媒介对人的覆盖和控制。”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没顶画廊总监孙啟栋也在《继续绘画,但重要的是“我们”》一文中提到人们应该明确绘画在当代是且只是一个外壳:它并不因为某种视觉语言和风格的使用,而成为一件严肃的、卓越的作品,而是观念的强度:“六十年代末期,Rosalind Krauss, Douglas Crimp等人大胆提出,绘画如果采取反现代的立场,将自身交予极简和观念艺术照管,便有可能在理论上保持可持续性。事实是坚持绘画的艺术家们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展开了对于姿态、符号化、绘画实体与超越性的辩证关系等等的新的思考和实践,等待着绘画时代的回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绘画的回归实现了,新表现主义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以及由此而来的,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Cy Tombly等重新回到艺术舞台的中心。”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孙啟栋还在文中写道:“回归的代价是绘画对于自身媒介性的彻底明确,以及意识到绘画的表现手法和创作主题必须被观念进一步操控——在后现代理论的加持下,绘画只能对该媒介从前的宗旨进行各种挪用和戏仿,从而狂欢式地掏空绘画的意义。取而代之的,图像的创建和增值成为主要目标,当下的绝大多数绘画本质上是一种‘新自由主义空间生产’,受包括经济贸易、生产技术、人文发展、社会结构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其最终影响的是资本的积累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每一次大发展都会触及到它自身的边界,并从中生长期否定自己的力量。只不过在这之前,究竟有多少艺术家做好了准备呢?”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可以说,在一个日益两极分化和不确定的世界中,艺术不仅是一座桥梁,而且是理解和接触不同观点、观点和观点的容器。我们相信艺术和文化对世界的价值是无价的,它不需要货币价值来确定它的价值。群展“绘画之上:还原与无限”发现那些青年艺术家的新的艺术表述方式,而对于未来有所成就的青年艺术家来说,他们的作品也是从鲜活的社会现场的能量中获取的,赋予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帮助人类社会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  陈抱阳《苏堤春晓》;NFT(独版);104x100cm;展示媒介为绢本喷墨

▲  陈抱阳《苏堤春晓》;NFT(独版);104x100cm;展示媒介为绢本喷墨

陈抱阳

1989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2016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师。

他的艺术创作与科技紧密结合:不仅通过研究科技本体论,反思科技与艺术家和大众之间的关系,更在实践中将部分创作的权力假手于算法与技术本身,探索一种真正与技术共存的状态。他的研究被发表于IJCAI、IEEE、ACM等会议与期刊,历任MMEDIA2020AI+Art主席、EMNLP评审成员。

他多次在浙江美术馆、上海CC艺术中心、量子画廊、武汉K11、杨画廊、纽约新美术馆、上海明当代美术馆、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等地举办个展与开展策展活动。

▲  陈问村《说明书》;布面油画、丝网印刷、丝网网布;60x120cm;2023

▲  陈问村《说明书》;布面油画、丝网印刷、丝网网布;60x120cm;2023

陈问村

1991年生于杭州,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先后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

陈问村的艺术创作是自我求索式的,关注人的共通之处而非差异,在他多样的作品形式中可以看到他对身份、语言、文字、集体经验等命题的关注。其创作涉及绘画、装置、影像、实验音乐等多个领域,观察和回应是他保持艺术鲜活的方式。

▲  史成栋《夏日焰火No.9》;布面油画;80x100cm;2023

▲  史成栋《夏日焰火No.9》;布面油画;80x100cm;2023

史成栋

1989年生于上海,他近几年的绘画以空间隐喻为母题,用相对写意流畅的绘画方式来描述现实之中似曾相识,却是虚构臆造而来的空间场景。独特的视角选取与舞台剧场般的光影效果赋予其绘画更多的神秘色彩。艺术家试图揭示当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不安心理与紧张的生存状态,并引导人们用一种不同的逻辑、认知角度与检验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  汪一《溜冰场I》;布面油画;115x150cm;2015

▲  汪一《溜冰场I》;布面油画;115x150cm;2015

汪一

1984年出生于美术世家,后在上海、纽约完成美院教育。

汪一在画布上随机分割的大块色域,或许参酌种种抽象画资源的色彩谱系或对比元素,他喜欢用渗入若干绿意的深蓝色,然后以大块蓝色色域的深浅变化,映衬粉质的蔷薇色、柠檬黄,还有明快的翠绿。这样的色块组合、异质的效果,呈现出独特的、少年的、温和的焦虑感。

▲  汪玉涵《伎乐神No.1》;综合材料;80x120cm;2023

▲  汪玉涵《伎乐神No.1》;综合材料;80x120cm;2023

汪玉涵

1986年出生于重庆,当代艺术家,现居上海。她将内在力量通过对周边世界的看法和观察而表达为一种巨大的力量。从下面的话语中便可窥得一二:“虽然存有不同的形式表现方式,但我更喜欢用强烈的色彩和沉重有力的冲击来表达对现实毫不妥协的情感,尤其是复杂连续性和扩展性的冲击力,仿佛会让我混合和平衡在现实生活中的全部东西,仿佛这种紧张感不愿意把自己展现给别人,用只言片语将我自己带入内心深处。”

▲  汪琦琦《粘连:足IV》;布面综合材料;80x60cm;2021

▲  汪琦琦《粘连:足IV》;布面综合材料;80x60cm;2021

汪琦琦

1996年出生于浙江温州,2018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学位,2021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现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作品曾展出于上海中华艺术宫、K11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重庆悦来美术馆等机构。

创作以身体与肉身为线索,通过对疾病与生命、不洁与禁忌、原始与神秘以及女性主义的追溯,去探讨身体作为内部的隐喻,是如何将自我私密性公开化,传达出面对世界时有关理性与非理性、标准化与非标准的情感与思考。

▲  杨扬《被挤压进土壤3》;布面综合材料;200x205cm;2022

▲  杨扬《被挤压进土壤3》;布面综合材料;200x205cm;2022

杨扬

1989年出生于敦煌,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1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表现性油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通过一种当代的、全景性的感知,杨扬反思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技术、主题与图示,并且融合了古代宗教艺术、表现主义、以及街头涂鸦的元素。

杨扬强调绘画的过程性,从而令时间在其创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时间面前,自然风貌、艺术史、个人生活经验等各种元素被巧妙整合在一起,使得杨扬的画面立体化和富有层次感。

数字世界下中国当代绘画的可能性

绘画之上: 还原与无限

Beyond Painting: Restoration and Infinity

参展艺术家: 陈抱阳、陈问村、史成栋、汪一、汪玉涵、汪琦琦、杨扬

策展人: 黄圣智

展期: 2023年12月2日~2024年1月15日 (周一~周日 10:00-18:00)

地点: 瑀空间 ASTRA ART,上海市静安区北苏州路1040号JK1933 A104-A105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