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聚焦 > 正文

跨越千年的“北魏蓝”!制作技艺由丝绸之路而来

在众多出土文物中

青铜器、陶瓷器已经屡见不鲜

令人意外的是

一千多年前的古人

已经掌握了玻璃吹制技术

三个看点 带你认识北魏玻璃瓶

人人可用、处处可见?

它在古代可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

跨越千年的“北魏蓝”!制作技艺由丝绸之路而来

这件玻璃瓶短“脖子”、大“肚子”

圆溜溜的外壳还有些透亮

乍一看就像个蓝色星球

朴素的样子

显然无法和如今繁复又精致的玻璃制品相比

但是在一千多年前

它绝对是玻璃制品中的“王者”

跨越千年的“北魏蓝”!制作技艺由丝绸之路而来

玻璃瓶的大小和一个鸡蛋差不多

器壁厚度仅有2毫米

跨越千年的“北魏蓝”!制作技艺由丝绸之路而来

虽然“体内”有一些小气泡

但并不影响它成为吹制玻璃中的精品

这一抹亮丽的蓝色

更是让它迷倒众人

跨越千年的“北魏蓝”!制作技艺由丝绸之路而来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

玻璃制品人人可用、处处可见

但是在古代

它却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

与金银、玉翠、陶瓷、青铜并称为五大名器

可见这小小的玻璃瓶在当时有多珍贵

Made in China!

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玻璃

玻璃在古代也叫作“琉璃”

它和陶瓷器的釉类似

都是高温烧造的产品

所以有些学者认为

古代玻璃的诞生

或是烧造陶瓷器时出现的意外

跨越千年的“北魏蓝”!制作技艺由丝绸之路而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

玻璃制造业迎来“高光时刻”

北魏人打通了丝绸之路中段

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镇

胡商集聚、奇珍异宝云集

跨越千年的“北魏蓝”!制作技艺由丝绸之路而来

随之传入的玻璃吹制技术

让北魏人可以“吹”出

器形较大的薄壁玻璃容器

而且玻璃的透明度更高

几乎可以说是实现了“玻璃自由”

据《魏书·大月氏传》记载

“自此,国中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

这些“北魏蓝”

是丝绸之路在平城(今大同)留下的痕迹

和西域工匠学会玻璃吹制技术后

北魏人不仅能制作小件的玻璃饰品

还能制作碗、壶等实用的玻璃器具

跨越千年的“北魏蓝”!制作技艺由丝绸之路而来

在大同北魏墓群中

出土了不少这种蓝色玻璃器皿

此件玻璃碗上装饰的弦纹

在其他年代出土的玻璃器中未见

这为此类带有弦纹装饰玻璃器的年代界定

提供了科学依据

跨越千年的“北魏蓝”!制作技艺由丝绸之路而来

“身上”有类似蛤蜊壳光泽的玻璃壶

器型与北魏陶壶有异曲同工之妙

跨越千年的“北魏蓝”!制作技艺由丝绸之路而来

半球形玻璃泡件

与北魏时期金属质泡钉造型极为相似

据此推测应属泡钉一类的器物

跨越千年的“北魏蓝”!制作技艺由丝绸之路而来

这些独特的“北魏蓝”

成为丝绸之路在平城留下的

不可磨灭的痕迹

遗憾的是

玻璃因实用性不如陶瓷、易碎等原因

没能延续它的“高光时刻”

甚至一度消失

一千多年前

玻璃吹制技术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北魏

才有了惊艳千年的“北魏蓝”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你能准确读出这些姓氏的字音吗?

    你能准确读出这些姓氏的字音吗?

    姓,是某一氏族或家族的共同符号。无论古今,每人都有一个姓。《百家姓》里所列的是一些常见的姓氏,这些姓所用的字较常用,易于辨认。

    2023-11-24 10:35 姓史 字音
    150件新疆出土文献钩沉边疆历史

    150件新疆出土文献钩沉边疆历史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2023-11-17 10:13 新疆博物馆 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
    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2023-11-17 10:04 中国传统家具 黄花梨家具
    千年鼓乐复绕梁(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千年鼓乐复绕梁(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2023-11-14 10:16 西安鼓乐 文化遗产
    一页一卷 旧纸新颜(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一页一卷 旧纸新颜(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2023-11-07 10:27 南京博物院 文物保护
    越办越好,今年进博会更精彩

    越办越好,今年进博会更精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2023-11-06 16:46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人工智能

    把文艺创造写在传统文化沃土上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

    2023-11-03 16:50 文艺
    全球现存最早的足球专业书找到了!

    全球现存最早的足球专业书找到了!

    家人们,藏不住啦!你与大宋球星的距离只差这本书了!三个看点带你认识《蹴鞠图谱》

    2023-11-01 12:18 足球专业
    2000多年前,孔子是怎么向老子拜师的?

    2000多年前,孔子是怎么向老子拜师的?

    上为“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2023-10-31 12:52 孔子 老子拜师
    文史丨它是“天下第一剑”!剑主人你一定知道

    文史丨它是“天下第一剑”!剑主人你一定知道

    今天,一起认识越王勾践剑

    2023-10-30 17:22 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