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聚焦 > 正文

让更多古籍“活”起来

“古籍活化 传承书香”征文活动的部分获奖作品。  主办方供图

“古籍活化 传承书香”征文活动的部分获奖作品。  主办方供图

“识典古籍”古籍数字化平台。  主办方供图

“识典古籍”古籍数字化平台。  主办方供图

以《子不语》《聊斋志异》为背景展开奇幻想象,以《世说新语》《儒林外史》为线索呈现古代社会风貌,以《长恨歌》《牡丹亭》为灵感“续写”更丰富的生命体验……日前,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抖音集团主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与番茄小说联合承办的“古籍活化传承书香”征文活动收官。在征集到的3万余部以古籍为蓝本进行再创作的作品中,最终角逐出15部获奖作品。

当经典古籍邂逅网络文学,古老的故事在当代作者的笔下衍生出更多可能。

展开古今对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部部经典的古籍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让这些珍贵的古籍为更多人了解和熟悉?从通俗易懂且受众广泛的网络文学入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不少网络文学作者看来,古籍是一个文学创作的“灵感宝库”。古籍之中有着异彩纷呈的世界,当下流行的仙侠、玄幻、鬼怪等题材,不少蓝本都出自经典古籍。本次征文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鄱阳湖君传》脱胎于《子不语》中黑鱼精的故事,作者将原作中的立场反转,把主角设定为“一条只做好事却突然遭劫被斩的鱼妖”。该作品没有局限于套路式的复仇故事,而是讲述了主角以真诚之心带领百姓奔赴好生活、追求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的故事。

以古籍为线索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以为古籍中的故事“补足”,以不同视角更全面、更细致地呈现当时的社会风貌。获奖作品《长安香》以《长生殿》中李隆基与杨玉环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为基础,但却将视角放在了一个性格洒脱却又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小人物身上。通过女主角张云京的故事,描绘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百姓的生活状态。

而对于另一部分作者来说,他们更渴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与古人“对话”,以古籍为灵感讲述现代人的故事。获奖作品《无情调》可以说是《牡丹亭》的“续写”,但作者却并不完全认同汤显祖的“至情论”。与复述爱情跨越生死的故事相比,她更希望在保留原有故事背景和风格的基础上,以现代人视角,用更多笔墨描写主人公用智慧去解决问题、摆脱烦恼,强调身处逆境要自立自强的精神。

“此次征文,就是尝试着通过形式创新,完成对古籍的另一种活化,让它们在作者笔触下‘活’过来。”番茄小说总编辑谢思鹏表示,“我们鼓励作者创作与古代医术、技艺、职业、传统文化题材相关的故事,向读者展示瑰丽的中华文明。”

吸引更多受众

在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看来,古籍不应成为图书馆中“束之高阁”的文物,而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化探索,将其蕴含的精神智慧与精神财富揭示出来,并赋予其今人的情感、价值、精神和想象,激活古籍这片“文化高地上的璀璨花园”。

“按照我的看法,每一部古籍的活化大概都是我们在时光长河里的一次穿越。”张志清说,“古人的故事躺在书库里,等待着今人的发掘。本次活动征集到了3万部小说,这个数量已经颇为壮观,但我依然期待着未来更多作品的产出和全社会更广泛的参与。”

在番茄小说执行总编乐力看来,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拉近古籍与更多普通人的距离,让有兴趣的读者能更便捷地接触到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并进一步激发人们对古籍的兴趣和热爱。“作为一个‘看’书的平台,我们一直在努力让每一本书都能够被需要它的人看见,古籍也不例外。”乐力说。

对于网络文学创作者而言,以古籍为灵感进行再次创作,也是降低古籍阅读门槛的一种尝试。在获奖作者任欢游看来,古籍就像是“古代人装在玻璃罐里的时光胶囊”,以文字形式把历史以一种缓慢且浪漫的方式传至当下。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以更通俗的方式让更多读者了解古籍。

借力数字技术

如果说网络文学让更多人对古籍产生了兴趣,那么想要将这份“兴趣”转化为对古籍和古籍保护事业更长久的关注,则离不开对古籍更深入的了解。古籍活化需要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前提,也需与当下的媒介环境、社会价值充分融合。

在张志清看来,图书馆及古籍馆将古籍等代表民族文化的文化遗产收藏保存,是一项从“历史的长河当中呵护到今天”的工程,而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阅读平台,则能够在这项工程当中发挥独有的作用,以数字化手段助力古籍的流传。

作为数字阅读平台,番茄小说在古籍的普及与传播方面,不断进行着探索。通过公版书引入上架,番茄小说为更多读者带来在手机上即可阅读经典古籍的便利。据介绍,目前累计有超过5700万人阅读过这些在番茄小说上架的公版书,其中《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和《孙子兵法》《山海经》等国学经典是最受欢迎的内容。

在本次征文活动中,“识典古籍”平台为创作者和读者带来更多深入了解古籍的机会。2022年10月,由“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研发的古籍数字化平台“识典古籍”上线,通过OCR校对校勘、自动标点、实体识别、自动翻译等技术的整合,如今已实现了2000多部古籍的电子化和可视化。作为一款文化公益产品,“识典古籍”平台为公众提供免费阅读和利用古籍的便利。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副主任杨浩表示,从简牍到纸张、从手抄到雕版印刷,古籍的保护与传承经历了数次物理载体变革和媒介变革,一直面临突破载体限制的问题。如今,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在帮助古籍“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高速且高效的传播。在当下的数字环境下,通过网络平台及可视化技术助力人文学科打造基础信息设施,对于智能时代数据驱动的人文研究范式,有着积极的价值。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日前,中国美术馆策划推出“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展出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熊秉明等20世纪上半叶留法雕塑家的作品140余件,讲述中国现代雕塑与法国艺术的源流脉络。

    2024-05-09 09:53 中法艺术交流 中国美术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