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考斯基的传奇之一是他做过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工作,诸如:洗碗工,卡车司机和装卸工,邮递员,门卫,加油站服务员,库房跟班,仓库管理员,船务文员,邮局办事员,停车场服务员,红十字会勤务员和电梯操作员;他还在狗饼干厂,屠宰场,蛋糕和曲奇饼工厂工作,并在纽约地铁里张贴过海报;他是《滑稽角色》(Harlequin)、《欢笑文学和弓枪的人》(Laugh Literary andMan the Humping Guns)的前编辑;《不设防城市》(Open City)和《洛杉矶自由报》(L.A. Free Press)的专栏作家(写过《一个老淫棍的手记》,Notes ofa Dirty Old Man)……人生经历的丰富,使得布考斯基的写作始终保持一种野草般疯长的生命力。
由于布考斯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洛杉矶,所以他的作品受洛杉矶的社会环境影响很大,美国社会边缘穷苦白人的生活成为他主要的文学题材。他终生放荡不羁,离不开酒、女人、赛马和古典音乐,大半生穷困潦倒,光在邮局送信打杂就断断续续工作了10年,50岁时才时来运转。1965年,办公用品经销商约翰·马丁(John Martin,1930—)因酷爱先锋文学而发现了布考斯基,他从加利福尼亚州圣罗莎给布考斯基写信,第二年1966年他们终于首次见面。作为粉丝以及后来的挚友,这一年约翰·马丁因布考斯基而专门成立了黑雀出版社(Black Sparrow Press),并供布考斯基全职写作,从最初的月收入300美元到布考斯基1994年去世前的7000美元。20多年间,黑雀出版社源源不断出版了布考斯基所有的作品,这让布考斯基功成名就,一发而不可收。这是布考斯基人生的第二传奇,从来没有一家出版社因一位地下作家的写作而创立,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87年,布考斯基非同寻常的经历也由他自己担任编剧,由好莱坞拍成电影《酒鬼》(Barfly),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