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公元前139年,一个叫张骞的年轻人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在寂寞的驼铃声中走出了一条辉煌的道路。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中,给这条路取了一个如雷贯耳且沿用至今的名字——丝绸之路。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4年,世界首例跨国合作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成功,这就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
2019年,西安获得“东亚文化之都”的称号,再次将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以及在对外文化交流、公共文化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的成绩,彰显在世人面前。
昔日的长安,今日的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著名的“十三朝古都”,作为无数人心中“长安情结”的梦想之地,不仅代表了我们过去的文化辉煌,也代表着我们未来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2019年,西安提出了打造“世界文化之都”的倡议,在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这片曾经孕育了周、秦、汉、唐灿烂文明的土地,又将成为新时期城市文化交流的窗口。
在西安的沣河之畔,沉睡着西周王朝的丰、镐二京遗址,人文底蕴丰厚,生态风景秀丽。2017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在这里建设了重点项目——“诗经里”小镇,这是西安首个以“诗经”文化为主题的小镇,也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落实特色小镇发展战略的有力实践。
翻开《世界历史》的第一课,会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这世间的原始文明,往往诞生于河流两岸。比如两河平原上产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比如长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中国。
简牍是出土文献中内容最为繁杂、难懂的部分,备受学界关注。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绝大多数的简牍文献已经不起“亲近”。出版,成为人们“亲密接触”这些遗珍最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