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记录是收集齐了,但仅仅将它们影印出版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到它作为工具书,如何被方便地使用。于是,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上海交大东京审判研究中心还制作了索引和附录,包括全篇人名索引、证据索引、出庭人物索引、重要事件索引和附录。这是迄今为止有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最为详尽的索引类工具书,由程兆奇负责编纂,工作繁复不易,他和同事们发现,原始资料存在各类疏漏,超过了他们的预想。尤其在姓名和职衔上,同名异译、一人多名等错误相当普遍。程兆奇讲了他印象很深的例子:一位抗日将领“秦德纯”,最后统计发现他名字的不同英文拼法,竟然有13种———读者哪搞得清是同一人啊。而最基本的庭审次数问题上,以往绝大多数记述都说是818次,可程兆奇他们数了一遍又一遍,都是817次。后来才搞清楚,应该是将英文版庭审记录中的1946年4月29日“提交起诉书”,当成了“第一次”,但4月29日实际上并没有开庭,因此当是817次审判。
整理、出版基础文献史料,让历史显现原貌
经过近3年辛勤耕耘,2013年8月,80卷英文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及3卷索引附录卷(中文版)在上海书展首发。它的问世,弥补了国内尚无一套完整可供研究的庭审记录的空白,为研究东京审判原始内容提供了翔实的文献记录,标志着中国在东京审判研究领域迈出重要一步。这套“大部头”获得了第十三届上海图书奖特等奖以及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书籍首发及相关研讨会在国内外引发轰动。在这套丛书的巴黎首发式上,巴黎四大索邦大学历史系主任雅克·奥利弗·布动说,这些丛书的出版也给法国社会一个契机,重新审视历史。
这只是个开始。紧接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东京审判开庭以来的3万余页庭审证据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完整出版。2015年5月,50卷《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据文献集成》(日文版)及3卷《索引、附录》(中文版)面世。这是对日军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的集中展示,更是对日本右翼否认侵华暴行的有力驳斥。
日本美术史上有许多被誉为“名作”的作品,有的是因为其作者具有时代意义,有的是从日本国外引进,有的完成了继往开来的时代创新,缘由各异,但无不具有精彩的诞生故事,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