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1届曼谷国际书展上,51岁的威沙·哉迪腋下夹着一本关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书,在挤满人的中国图书展区走走停停,希望发现更多心仪的中国图书。
“我对中国的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阅读中国图书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怎么能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如此突出的发展成就。”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对记者说。
哉迪自2006年开始自学中文。他告诉记者:“中国是一个大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追求合作共赢,希望每个国家都能更加繁荣富裕、每个人都生活得更好。不管是在国家治理还是经济政策实施方面,中国都有很多值得泰国学习借鉴的地方。”
本届曼谷国际书展由泰国出版商和书商协会主办,为期11天,9日闭幕。作为中国出版界对泰版权输出的重要平台之一,书展不仅吸引了众多像哉迪这样的泰国书迷,还为中泰出版商之间交流合作搭建了桥梁。
泰国红山出版有限公司版权总监俞春华参加了“我的国家公园丛书”泰语版权输出暨全球同步出版签约仪式。俞春华对记者说,这次引进的中国大象出版社的“我的国家公园丛书”是以保护自然为主题的优质儿童文学作品,希望能获得泰国读者的喜爱。
随着中国国力提升和中泰两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泰国民众对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更有兴趣,书籍则是重要的媒介。俞春华说:“我们去泰国大学做中国图书推广活动时,经常会被问到各种各样有关中国的问题,学生们在很多方面对中国有着浓厚兴趣。”
除儿童读物外,红山出版有限公司近年来还引进多部中国小说,深受泰国读者欢迎。俞春华认为,两国文化相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衣食住行有很多相似乃至相通的地方,有助于泰国读者理解中国小说的内容。
历史上,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态度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从当时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接收学生、传授学问。司马迁曾描述了孔子一生收徒授业的奋斗情况:“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就是孔子门下三千徒相立、七十二贤人的情形。
一个沿街挑担卖饼的,能在“县中心”住独院两层小楼,还养得起漂亮妻子当全职太太。这人是谁?说他是卖炊饼的武大郎,是不是也没什么问题。武大郎(宋文华饰)卖炊饼。
西大厅的中间部分被称为中央厅,国博的重要仪式都在这里举办。站在这里,最令人无法忽视的就是作为大厅背景的巨型花岗岩浮雕“愚公移山”:几名高大健硕的壮年男子,顶天立地,手持钉耙奋力挥向大地;他们姿势表情不一,或呐喊或瞠目,或蹲踞或挺身,呈现出蓄雷霆之力蓬勃待发的动态美感,大有要撑破画面而出的气势。
丁忧,又称“丁艰”,是中国古代遭父母之丧的通称。最早在周朝就有“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恩之杀也”一说,后来又变成“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春秋战国之际,儒家重丧,提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足以当大事”的丧礼思想,由此形成了“丁忧”期间不婚娶、不宴饮、不作乐、不生子、不外游等一系列严格的丧俗行为规范。
最近“显眼包”三个字活跃于各个网络平台上,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物件爱出风头,非常张扬,又有点丢人现眼。在被网友们广泛使用后,引人注目的“显眼包”可能是褒义,也可能是贬义,需要放到具体的情境下去理解。与此同时,不少网友还将暑期去各个博物馆打卡的有趣文物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并将其命名为“博物馆里的显眼包”,于是网络上关于“显眼包”的热度再次冲上热搜。这也不由得让现代人思考起一个问题:古代的“显眼包”们造作起来,究竟是什么样?
开学了,不少学生家长正在给孩子准备开学装备,入学需要准备什么,对新生而言,书包、笔、笔袋、橡皮、尺子、涂改液等肯定少不了。不论古今,孩子入学都是家里的大事。那么古代的开学装备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道光二十六年(1846),湖南名士周寿昌到广州游历时记下不少新鲜见闻,其中“最奇者”还要数“画小照”: 坐人平台上,东面置一镜,术人自日光中取影。和药少许,涂四周,用镜嵌之,不令泄气。有顷,须眉衣服毕见,神情酷肖,善画者不如。镜不破,影可长留也。取影必辰巳时,必天晴有日。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古往今来,从古罗马到古埃及,从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到北欧海域的维京人,语言、文化、社会形式迥异的各个民族和国家,都一代代流传着属于自己的精奇志异。似乎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神秘力量和魔法生物的幻想和探索是不分东西南北、无论古今中外都能参与的共同话题。
茶和酒是中国人最常饮用的饮品,纵观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也处处弥漫散发着幽幽酒香与茶香。尤其唐诗和宋词,更是与酒和茶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