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伫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气势恢宏、威严雄壮。
中国国家博物馆(南门外景)。图: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从面向天安门广场的正门步入,正是名为“艺术长廊”的国博西大厅。厅内没有一根立柱,放眼望去一马平川,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
西大厅的中间部分被称为中央厅,国博的重要仪式都在这里举办。站在这里,最令人无法忽视的就是作为大厅背景的巨型花岗岩浮雕“愚公移山”:几名高大健硕的壮年男子,顶天立地,手持钉耙奋力挥向大地;他们姿势表情不一,或呐喊或瞠目,或蹲踞或挺身,呈现出蓄雷霆之力蓬勃待发的动态美感,大有要撑破画面而出的气势。
国家博物馆西大厅浮雕“愚公移山”。图:新华社
愚公移山,出自战国时期的典籍《列子·汤问》,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国博为何将这个故事放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上?
1.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
国博“愚公移山”浮雕,以徐悲鸿客居印度时所作的国画《愚公移山》为原本,由雕塑家曾成钢主持创作,长36米,高12米,面积略大于一个标准的篮球场。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出自《列子·汤问》中一个神话传说:愚公因太行、王屋二山阻碍其出入,带领子孙想把山铲平。有人因此取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的言行感动了上天,两座山被搬走了。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
现代观念里过不下去随时离婚已不是新鲜事,其实在礼制严格的古代,离婚同样存在。古代夫妻离异被称为“仳离”“离绝”“绝婚”“出妻”“休妻”等,直到晋代,才开始出现“离婚”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