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和泽苑社区的年轻人穿汉服、做花灯。
中秋佳节将至,社区活动陆续登场。细心的居民注意到,很多活动已不仅仅是“大家聚在一起做月饼”,创新形式的同时,还融入了传统文化内涵。9月18日,和泽苑社区组织年轻人赏诗词、穿汉服、做花灯,讲解中秋习俗来源。居民在体验中学到不少传统文化知识,感叹“大有收获”。
“元宵节有灯会,中秋节也有这个传统习俗吗?”听说社区举办制作花灯的活动,26岁的赵娜很疑惑,表示“从未听过”。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南宋文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道,“此夕放‘一点红’羊皮小冰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繁星”。可见,赏花灯同样是中秋节的“标配”。听罢,赵娜恍然大悟。
参加社区活动时,不少年轻人身着汉服,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点绛红唇,让这个传统节日愈发显得古色古香。你吟一篇《静夜思》,我诵一首《望月怀古》,从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到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孟浩然的“秋空明月悬”……大家聚在一起,欣赏着古诗词,用心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风雅之美。
在其他社区,中秋节活动也不再是简单的“吃月饼”,还有赏月、饮桂花酒等形式,并会穿插很多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泽苑社区党委书记郭姗表示,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假日体系,意在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每次活动前,社区也做足了“功课”,咨询专家,并查阅相关资料,力求把中秋节的起源、风俗、文化、诗词欣赏等,最准确地介绍给居民。
皎皎明月,照见昨天,也照见今天。记者采访发现,社区的迎中秋活动,一年比一年丰富多样。不同的“打开方式”,可以兼顾到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浓浓的时代感扑面而来。社区希望,人们在拥抱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身份的转变——从继承者到传播者。记者李涛通讯员李海燕文/摄太原晚报
宋赵昌(传)《写生蛱蝶图》卷局部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局部清郎世宁《十骏图·万吉骦》轴宋陈居中《四羊图》页宋赵佶《芙蓉锦鸡图》轴◎王建南展览: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
纸上山水含笑,墨间花鸟传情。5月13日,“画坛问道——闻立圣中国画学术展”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揭幕,90余幅充满中国风情的画作亮相。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