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钻牛角尖”的研究,也许就是自娱自乐

2016-09-25 12:09:18      参与评论()人

第三本论印文稿交给出版社后不久,就赶紧投入约稿多年的《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和《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两本书的撰写中去,其间又被热心的朋友怂恿着弄了一本篆刻作品兼记事散文的小集子——《印中岁月》。同时也在做着隋唐官印专题的资料收集和研究思考。我的感受是,一本书一旦着手,想要像本书的样子,那就等于判了拘役,短则大半年,长则数年。这些年中之所以还陆续发表了这几十篇文字,或是因为一些学术会议和学术单位的宠召,或是挡不住一些感兴趣的资料的诱惑,还有,就是一时心血来潮——长时期琢磨不透的疑题突然有所领悟,于是思想出轨,开个小差。这状况就像越狱,但完了我又主动回监,刑期当然加长。所以这些年总觉得手脚、头脑特别不由自主。

汇拢起来的这些文字,依然只能视为“文稿”。希望将来有汰去陈言,改过刷新的机会。自视其中的内容,大率属于这样几类:

古玺印史与古玺印断代方法的探讨,这中间包含了我几十年来怀疑的既有结论或者找不到现成结论但又一直想弄清楚的不少问题;

文人篆刻发育的文化条件与篆刻家生存状态的探讨,我觉得这是中国印史上很有意思的特殊现象;

占了很大比例的是玺印、封泥中秦汉官制和历史地理史料的考索,近二十年新发现的实物资料在我看来有点像“寒武纪大爆发”的状况,很有吸引力,涉及的有些还是不小的问题。我认为这是玺印文字的主要价值所在。

这样一来,早先最感兴趣的关乎艺术创作的论题反而与我渐行渐远。回看这些年来研究所关注的方向,虽仅在方寸之间,跳跃性却不小,脚踏几只船,让有专业的读者群感到不专业。我呢,也在研究工作与艺术创作两界之间游走。这是我的性格使然。一旦热门起来的景点,一定绕开。所以,在搜选重读这些文字时又想起我写在《不送书的N个理由》一文中的话:这类东西“少数人有用,还有少数人偶而有用”。许多“钻牛角尖”的问题,可能只是自娱自乐,也许意义仅仅在于向将来证明这个时代的认识可能达至的高度和宽度,我们没有庸碌无为。当然,即使有用的,对于喜欢陈年老酒的朋友,不对胃口依然没用。这也是真话。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