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严格的空间系统:中国建筑传统与帝国社会制度

2017-03-07 12:32:21    凤凰文化  参与评论()人

中国北京琉璃厂街,始建于十八至十九世纪,重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乡村住宅取材于当地,因地区而异。最简单的农舍是用芦苇或竹材建造而成。这种结构只能支撑茅草屋顶,承受不了更重的瓦片屋顶。这些轻质材料可从周边环境获取。居民可能在邻居的帮助下建造房子,但肯定不会雇用专业建筑工人。后者一般具有这类群体极少需求的一定专业技能。这种房屋结构只需极少的启动费用,但却经常需要维护,这也是很多地方住宅的共同特点。夯土房屋也很常见。尽管所用建筑材料不同,其布局也尽可能遵守(可能最初受到启发)像北京和苏州这类城市里的上层阶级区域可见的空间布局。换句话说,这些房屋着重于空间而不是结构。

不过,有时候当地条件也能产生特别建筑。比如,在陕西省的西安附近,某些村落是依山凿洞而建的,而不是坐落在山上。很多时候,这些窑洞围绕庭院布置,由挖掘出来的多个房间构成。窑洞同样也大多为村民自己挖掘而成,极少需要群体之外的人们的帮助。窑洞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吸引了众多人们的注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尽管窑洞存在通风问题,但与传统房屋相比,却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因此,窑洞应被理解为人类因地制宜改造复杂自然环境的一个特定例子,而不是贫困的证明。事实上,许多窑洞远比传统农舍宽敞。

中国陕西省窑洞,建于二十世纪

数百年来,中国乡村地区出现了四合院之外的建筑样式。其中最有趣的要数中国南方福建省客家族的圆形民居-土楼。土楼通常以夯土修筑。村镇可能由一栋或数栋土楼构成,每座土楼容纳整个部落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大家庭。土楼的外型明显有助于防御。在这种多层结构内部,阳台能够阻止公众窥视其私人空间。中心空间专用于举行公共活动,既可用作集市也可用于修建宗庙祠堂。尽管这种住宅的形式和四合院不同,它们却具有充分的独特性。

中国福建省客家土楼,建于十九世纪

在中国,建筑传统和社会制度的发展促生了在很长时期内都比其它文明中的建筑更稳定的众多建筑样式。一种基本空间布局为中国社会的上层阶级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并使其与各级政府机构紧密联系起来。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变化,即便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制度下的建筑外观没有建筑创造和构建的空间那么重要。中国明清时期,建筑材料发生了变化,装饰复杂程度和种类有所增加。然而,与同时期欧洲建筑发生的从哥特式到文艺复兴式或巴洛克式的巨大变化相比,这种变化要更加和缓。紫禁城尤为如此。中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政权之一,而紫禁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其设计基于一个严密完整的格网之上,而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或城市规划就没有那么多横平竖直的线条。尽管为了适应当地气候和满足社会功能,四合院可能由最低等的材料建造而成,但也产生了其他民居建筑,包括城市商铺和类防御工事的圆形建筑。建筑有利于将中国社会各阶层团结起来,但建筑的形式并没有那么规范,以至于排除了其它可能。

本文摘自《1400年以来的建筑》一书第一章,原题为“中国明清建筑”。

《1400年以来的建筑:一部基于全球视角的建筑史教科书》,[美]凯瑟琳•詹姆斯-柴克拉柏蒂著,贺艳飞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01月

关键词:明清建筑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