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漫谈京剧小花脸

2017-08-10 14:22:01    梨園雜志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漫谈京剧小花脸

今日推送之《漫谈京剧小花脸》录自《萧长华戏曲谈丛》,作者为萧长华。萧长华是著名的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同时也是卓越的戏曲教育家,曾任“喜连成”科班总教习,解放后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先后担任教授、副校长、校长职务。

小花脸就是丑,京剧里,丑分文丑、武丑和婆子、彩旦。这门角色在戏曲表演里很重要,与小旦、小生并称为“三小”,不少剧种的表演艺术都是在“三小”的底子上发展起来的,现在有些剧种还是以“三小”为主。“三小”在京剧表演里也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最不容易演好。



萧长华之《刺汤》

以小花脸来说,要扮演的人物,真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性别有男有女,年龄有老有少;身份有王侯将相,也有市井小民;职业有士农工商,也有僧尼道士;生理上有缺陷的,像矮子、驼背、瞎目、跛足的都由小花脸来扮。凡口操异乡方言的人物也归丑行承当。所要表现的性格,就更加繁杂多样:有奸险狡诈的小人,如汤勤;有正义善良的长者,如崇公道;有庸劣卑俗的市侩,如店家(《连升店》);也有温文尔雅的酸儒,如蒋干……演员在台上要装谁像谁,就要具备多方面的才能,掌握各个行当的程式,从衣着冠戴上看,就有各色各样,样样精通,事非容易。



《女起解》梅兰芳饰苏三 萧长华饰崇公道

文丑又有方巾、袍带和茶衣腰裙之分。方巾丑多演文人秀士,穿褶子,念韵白,如汤勤、蒋干;袍带丑多演将相官宦,穿蟒袍,念京白,如《选元戎》的程咬金、《醉酒》的高力士;茶衣腰裙丑多演下层人民,穿短装,也是念京白,如《一匹布》的张古董、《小过年》的王小二;另外还有老丑,专门扮演须发皓然的老者,如《卖马》的王老好、《乌盆记》的张别古。彩旦与婆子都是扮演女人,区别在于年纪和扮相的不同。彩旦扮的人物年纪轻,脸上要涂粉抹脂,身上要穿红着绿,如《浣花溪》的鱼氏、《能仁寺》的赛西施;婆子扮的人物年纪大,就是一副清水脸,不搽胭脂不抹彩,穿着打扮也不是那么花枝招展。如《梅玉配》的黄婆、《变羊计》的贾妈。



萧长华、姜妙香之《群英会》

上面说的是京剧小花脸的分工分路。说到这一行的表演技巧,也是唱念做舞,样样俱全的。像《八扯》、《请医》、《选元戎》都有吃重的唱功;《问樵》、《小上坟》、《小放牛》都有繁复的舞蹈;至于念功、做功,就更是小花脸表演中最主要的手段了。因此说,演好小花脸是很不容易的。

解放以来,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导下,京剧界的同志们发掘、整理了一批优秀的传统丑戏,同时也从兄弟剧种中移植了一些剧目,有很大成绩。但是,若与其它各行的当家戏比起来,小花脸戏的品种还是显得不够多样。近些日子,许多剧团重排了一些久不上演的“三小”戏,这是件好事。我认为,今天我们不单要创造新的,如果还能拾翻拾翻旧家底儿,拿出来,把上面的尘土掸一掸,泥垢擦一擦,对丰富当前的上演剧目是不无好处的。当然也要注意,今天要往出拿,就一定要做些“推陈出新”的工作,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不适宜的地方就要修缮,有些过了时的旧哏,今天的观众听着耳生了,就要换换,有些过于粗俗的地方也必须做些加工。当然,实在不好的,也改不好,就干脆扔掉,这也没有什么可惜的。总而言之,思想倾向要好,在艺术上,要做到干净利落,雅俗共赏。这样,戏也就能立得住了。多演些喜剧,让观众多发出些健康的笑声,心情一舒畅,精神一愉快,对于工作岂不也有裨益吗?



梅剧团部分成员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王少亭、刘连荣、萧长华、李春林、朱桂芳

舞台上的小花脸戏多了,就能通过戏多锻炼出些人才来。见戏就能见人,许多前辈演员都是因为演好了几出戏,才被大家熟悉的。戏多了,英雄都有用武之地,有了用武之地,就能多出些英雄。近年来,许多青年演员对于学习昆曲戏都很积极,这是好风气。学昆曲戏,对于砸基础,提高表演技巧,丰富艺术修养,确实大有益处。除此,其它兄弟剧种的丑角表演,也可以吸收吸收。只要是能为我用的,就学下来,加以融化,这样一来,京剧丑角的表演自然就会逐渐丰富提高。我辈年轻之时,哪里有今天这样的大好条件?哪里有什么百花齐放?如今既有这样好的条件,就应当好好利用起来。

一九六一年六月

(《萧长华戏曲谈丛》)


关键词:京剧小花脸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