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齐如山:谈戏中的行头

2017-09-26 14:40:38    梨園雜志  参与评论()人

现在再说清朝的蟒袍,这件衣服自前清光绪年间到现在,戏班中管衣箱的人对于它就没有弄清楚,他们以为它就是龙箭衣,所以戏班中永远没有清朝蟒袍这个名词。可是我在戏班中考查过多少次,其尺寸、样式与龙箭衣大致确是相同,但有极大的分别,就是龙箭衣没有马蹄袖,清朝蟒袍则必须有马蹄袖。马蹄袖三字是俗话,官场名曰挖杭,乃满洲语之译音,咸丰以前的戏箱则只有箭衣而无清朝蟒袍,例如清宫中的老的行头尚无清朝蟒袍,戏班中有此则大致始自同光年间。这件衣服有它的来源,也确与箭衣有相当的关系,此事见于明朝的记载,现在附带着说几句。

某年满州与明朝和好,求明朝颁赐一神及衣服制度,明朝大臣商议后,给了一位土地神,又把箭衣加了两个马蹄袖与之,所以与土地神者,意思是他们不配祀尊大之神,只配祀一小小土地也,箭衣加马蹄袖者,意思是等于马也,这本是明朝人员没有知识的举动,据闻满洲初见大怒,后一思想乃大乐,说这是明朝已把土地给了我们,自当感谢(这与晋文公逃难时野人与之城为同一性质),于是连马蹄袖也接受了,后来卒灭明朝,此马蹄袖之来源也。



谭小培之《四郎探母》

这些年来戏中虽然吸收添用了它,但总未正式应用,故仍无其名,不过因错认箭衣为清朝蟒袍,随便加了一双马蹄袖而已,所以戏中行头到现在还有许多件箭衣,如素箭等等都仍无马蹄袖.大致是正脚所穿之箭衣多有马蹄袖,如《探母》之杨四郎、《武家坡》之薛平贵、《汾河湾》之薛仁贵等等都是,而所有不是正脚穿靠时里面所衬之箭衣,则多无马蹄袖。这是真正由明朝戏班传下来,未曾改动,还存着原来式的箭衣,如差官、老军、家将等等也还都穿此,按以上情形来说,足可证明戏界对此始终是模模糊糊,把箭衣和清朝蟒袍给混乱了,再者戏界这些年虽然利用上蟒袍,可总算还没有正式的应用,因为清朝蟒袍只是在箭衣上添了两个马蹄袖,这还不能算正式的清朝蟒袍,所以还不算是正式的吸收采用.可是戏界人员也都把它当了清朝的蟒袍,所以演《四郎探母》时杨延辉与母亲行礼,有许多北京演员总要把马蹄袖放下来,按这种动作自然是真正清朝规矩,但宋朝既没有这种衣服,又无这种礼节,而竟如此做法,虽自己以为知道的很多,但未免有点不合戏中的规矩,固然不必实事求是,但未免稍犯写实的毛病,所以也总算可笑。

(《国剧漫谈》三集)


首页上一页...2345 5
关键词:服饰行头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