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当“他们”不再被视为异类,还要在电影中强调身份吗

2018-01-05 09:12:17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许多人称在这部电影中不存在身份认同,在我看来是大错特错。艾利奥和奥利弗之间漫长的试探和靠近本身,就是一个接受自己感觉的过程。而在这其中,艾利奥几次被其困扰,如阁楼一幕,他对奥利弗说自己是病了。“生病”这一观念不正是19世纪以来,西方医学以及心理学对于同志群体的最大污名吗?通过病理化这一手段,一方面社会机构打出医治同志,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舆论下,遭到内化的同志便接受了自身“生病”了这一观念,而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如自我厌恶和自杀。因此,艾利奥并非真的对于自己喜欢上了奥利弗这一同性从一开始就是心安理得的。他始终被这一现实折磨。在这期间,他尝试和女生交往,发生关系。而这不又是一些同志十分典型的自我“矫正”过程?

另外,当他们最终发生了亲密关系,艾利奥一时的冷淡反应让奥利弗恐慌不已。他首先担心的便是艾利奥会拿此事要挟他。因此在他们之间产生短暂的误解。但很显然,奥利弗的这一不安并非没由来的。就如《受害者》中所展现的同志被知道其秘密的不法之徒勒索要挟一样,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危险。而这一危险的产生,同样与整个社会的观念紧密相关。

在《名字》中,许多观众会被处于艾利奥和奥利弗之间浓郁的亲密和情欲震撼,但是却忽略了这一情欲之所以牵动人心的原因便直接来源于同性禁忌,即社会对这一行为的否定和压制。禁忌带来刺激,偷尝禁果总是令人既害怕又兴奋。这不就是艾利奥和奥利弗第一次时双方所产生的情绪吗?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我想指出的是,无论是《断背山》还是《名字》这样把故事重点放在爱情上的电影,依旧无法摆脱那些所谓的“同志元素”,只要当其中的主角是同性时。就此我们几乎可以给“同志电影”下一个十分宽泛而有看似多此一举的定义,即只要是关于同志的电影,就应该被称作同志电影,而同志本身就是最主要与核心的“同志元素”。

《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剧照。

在美剧《寻》(Looking)中,身份认同以及社会压力相比于之前都已经消失许多。整个故事就是关于几个年轻同志在旧金山的生活、情感和一系列遭遇等等。它与世纪初的《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相比,“同志元素”更为有限。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主角碰巧是同志的剧。安德鲁.海格的电影《周末时光》(The Weekend)也与此相似。两个年轻同志于周末的一次约炮,和一些交谈。如果把主角从两个男人换成一男一女,这个故事依旧成立。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同志电影”这一类型标签还有什么用呢?

安德鲁.海格的电影《周末时光》(The Weekend)。

首先我想指出的就是,无论是《寻》还是《周末时光》,它们是同志电影(同志群体)正常化的产物。由此我并不是否定六七十年代的同志电影的“不正常”,而是说,随着性少数群体运动的深入和权利的争取,他们的生活空间以及生活的种种可能相比于之前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反映在电影中,便会出现形形色色的故事,从探讨身份认同,社会压力到新一代同志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以及在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等等。自由越多,选择越多,因此可能性也就越多。但无论如何,这并非一个一蹴而就或一刀切的问题,它需要反复地表现,反复地提醒,反复地奋斗和反复地抗争。

美国法学家吉野贤治在其著作《掩饰》(Covering)中指出社会对待同性恋者往往有三个阶段的态度:首先把它当成病,予以治疗;随后,社会不再强迫这个群体改变自己,前提是他们必须在很多场合冒充成“正常”的异性恋;如今,这个群体不再被矫正,很多时候也不需要伪装,但社会仍然要求他们淡化自己的某些特质,保持低调,作者称其为“掩饰”。吉野贤治在此所指的“某些特质”也不正是我们在上文所反复提到的“同志元素”吗?因此,当人们以这一点来称赞《断背山》与《名字》时,不正是在制造掩饰这一过程吗?它通过对这些“同志元素”的淡化甚至剥除,来使它让人更容易接受,看上去更合大众或是更“正常”。

在这一“掩饰”的意识形态运作中,人们或许怀着好意希望就此消除同性恋与异性恋之间的差异,但这一消除本身的标准则是由异性恋权力所规定的。把没有那么明显“同志元素”的电影称作普罗大众都热爱的爱情片或是xx片,看似是为了平等,实则是一个对同志电影“正常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如法兰克福学派所指出的——本身就是主流意识形态运作的手段之一。

随着“同志电影”这一分类的消失,所有主角是同志的电影都开始变得像传统的异性恋一般,与他们相似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谈;相似的生活故事,情感状态;相似的家庭模式,朋友关系;以及相似的性爱观念……同性恋如今变得和异性恋一样,只不过他们喜欢的对象不同而已。这难道不正是最美好的未来吗?但这也不正是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中所描绘的现实吗?

问题并不在于“变得一样”有什么不好,而是在于这里的“一样”是以什么作为标准?传统的爱情观念、爱情故事以及一切的生活模式,心理和精神状态等等都是围绕着十分鲜明的异性恋关系所建构的。这些关系在其后被自然化为“真理”或“正常”,但权力在其后的身影却始终幢幢。《周末时光》的故事确实可以换成异性恋故事,但这时他们讨论的便不再是同志所切身感觉到的那些问题了。《寻》同样如此。

为什么同化是一件需要警惕的事?为什么在这个有机会彻底丢掉污名标签之时,我们却再次强调这一标签的重要性?我担心的是,我们一不小心最终会出现“倒洗澡水连同孩子一起倒掉”的局面,即在我们撕掉这些污名的标签时,我们也撕掉了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差异。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强调“酷儿”重要性的原因。因为最终使人自由的并非我们都有的,而是我们自己独有的东西。因此,“熔炉”并非是一个好的手段,因为它暗含强迫甚至暴力,而“沙拉”这样多姿多彩才能产生出美妙的味道,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状态。

电影《石墙风暴》。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