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外国人看不看四大名著?德文版《西游记》翻译了17年

2017-05-02 13:31:05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林小发翻译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足足花了17年。对她来说,漫长翻译过程中的成长与挫折,恰恰应和了《西游记》的主题——取经。

外国人看不看四大名著?德文版《西游记》翻译了17年

德国汉学家孔舫之(弗朗兹·库恩,Franz Kuhn)译介过大量中国小说,节译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三本及《金瓶梅》,还有《今古奇观》《肉蒲团》《儿女英雄传》及茅盾名作《子夜》等,类型极多元。但他没有翻译《西游记》。

“他的译法实在太自由了,不仅大量删除,也有很多随意增减的内容,比如一个成语可能会译成成语故事,另一个成语就忽略不译,整体上看歪曲了不少。”孔舫之的译著引起很多争议,但德文文笔又令人佩服,甚至创造了一批带有中国情调的德文词汇,“当时许多德文读者印象深刻,心中一直留下一种‘库恩式中国文学’的美感。”

相形之下,林小发的翻译相当严谨。

外国人看不看四大名著?德文版《西游记》翻译了17年

《西游记》人物繁多,同一人物还可能有别名。主角孙悟空,就另有美猴王、齐天大圣和行者等诸多称谓。林小发的处理是:孙悟空音译,其余意译。

“唐僧”怎样译,林小发犹豫好久,先用汉语拼音“Tangseng”,后来改译为“来自中国的高僧”。原文里的“唐”,她翻译成“China”,这样读者很容易联想到古代中国。唐三藏的“三藏”,原意是经、律、论三种类别的佛典,她先选用汉语拼音,后来发现其他译著通常采用梵文音译Tripitaka,就沿用了这个通译。

外国人看不看四大名著?德文版《西游记》翻译了17年

神灵和妖精名的译法,需要想象力,像小妖伶俐虫和精细鬼,分别译成“伶俐的小动物(Flinkgetier)”和“精细的小鬼(Feingespenst)”。前者的getier,特指昆虫、蜗牛大小的动物。麒麟山小妖有来有去,译为“又来又去的那个(der   kommt und   geht)”。“都是紧贴中文的意思翻译的,也是书里的特色,采用意译方法翻译人名。”

关键词:西游记翻译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