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我们为什么还是爱读纸质书?

2017-05-10 14:13:11  古籍    参与评论()人

另外,人们对一件物品爱惜程度的高低,与获取这一物品的成本大小相关,两者是成正比的。从经济方面来说,电子书的成本要小得多,从索取的途径和方式来说,它也要方便得多。正因为得来不费大工夫,缺少了那种为求一本书而“踏破铁鞋”的经历和体验,对书的感情就容易打折扣。

当然,如果你喜欢读那些过眼烟云的“畅销书”,也就大可不必去花钱花精力买纸质书,反正在电子书上翻翻也就忘记了。而那些耐读的经典书就不一样了,它需你要一字一词去细细琢磨,读到会心处,你会在书上圈圈划划,用红铅笔划道扛扛,甚至用毛笔写上几句批注,这些对纸质书来说就方便多了,更有意思的是,它能够原汁原味地留住“读”的痕迹。读书不仅是被动地知识索取,而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交流、互动,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读书是为了明晓事理、满足求知的欲望,同时,也有审美需要。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它在内容与形式上一定做到完美的结合。

书籍装帧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包装。一般商品的包装,其功能随着商品使用价值的启动或完成而废弃(如牙膏的包装盒一经使用就会被扔掉)。书籍装帧却不同,它与书籍共存亡。谁也不会买了一本书,在读前或阅后就撕去封面或拆散装订。装帧是书的基本形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一本书首先的直观的欣赏,因此,书籍装帧作为一门高雅艺术,历来就受到读书人的青睐。

我们古人非常讲究图书的形式美。雕版印刷书由隋唐五代发其端,至宋而鼎盛。雕版书的装帧由开始的卷轴装,到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背包装,明以后出现了线装本。一书多本的线装书还用纸板青布糊制成“函”收装,配以骨质别子,十分考究。古旧书刊在拍卖市场的价格上升很快,而衡量价格的主要标准并非仅仅是书的内容,而是成书年代,特别是版式品相。宋版书纸质如玉、墨光如漆、刻工精良,在清末民初已是页以两金沽了,现在民间已难得一见了。传统的木版水印,拱花饾版,所产生的那种凹凸立体感,触摸到的感觉是电子书所没有的。就是现代平装书,在鲁迅等人的倡导下,也产生过一批高雅的装帧艺术品,一些初版书也已是稀世珍品。近些年,我国的图书装帧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许多注重中国传统装帧特色,结合现代材料工艺的装帧作品,尤其是那些印制考究的画册、碑帖,装帧之精美,让人爱不释手。

关键词:纸质书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