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华师大跨学科工作坊:文化创伤、公共记忆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2017-07-19 15:52:35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第五场:多维度的中日战争记忆

1932年至1945年间,日本在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对内为了解决本土人口过剩所导致的土地不足和对外为了加强对苏防卫等问题,向中国东北输送了27万满洲农业移民,这批移民被称为“满洲移民”。这批移民在1945年之后,经历了异常艰辛的回迁过程,死伤无数。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赵彦民副教授以日本长野县为田野调查地,考察了战后日本社会满洲移民的历史记忆形成过程。他认为这种记忆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忘却期(1945-50年代末)、生成期(1960-70年代)、越境期(1980-90年代)、继承期(2000年至今)。

赵彦民副教授认为满洲移民的主体经验从50年代的失语、沉默状态,到60年代修建纪念碑、发行《满洲开拓史》、定期开展祭奠活动,这种个体经验逐渐为浓缩为集体记忆,以物质的形式变得可视化。这种活动和仪式在日本不断拓展,复制和再生产,促使了满洲开拓的“记忆之场”的形成。

同样是对日本战后记忆的调查,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陶赋雯则从新世纪日本的二战电影入手,关注这些电影是如何建构战争和民族的记忆。她说:“进入二十一世纪,日本二战电影以选择性影像记忆、群体受害症候、物哀主情话语、岛国危机论与核爆梦魇等维度,呈现出新历史语境下日本国家形象的记忆建构与民族认同”。期望通过电影文本研究,探究新世纪日本二战电影是如何凭借影像对国家意识形态和大众趣味的艺术平衡,满足政府亟需通过大众媒介制作新的舆论话语、帮助日本人在国际上恢复文化自尊心的需求,以隐秘暧昧的叙事编码传达“新的战争记忆”。通过影像倾述集体文化创伤经验,以强大的影像情感劝服力拉近受众与历史的距离,与军国主义产生共鸣,混淆灾难和罪恶的意识形态,来反映当代日本的政治诉求和民众感情。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24-05-09 09:53:01中法艺术交流,中国美术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