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三代科学家共话“千书工程”,今天我们如何学科学?

2018-01-15 12:40:03    凤凰文化综合  参与评论()人

我们的教育不鼓励孩子研究他不懂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苗老师分享他培养学生的故事,感觉我们有必要再引进大量的优秀作品,让更多的青年人受益。

曹老师刚才有一段话我觉得没有说完,在科研教学之余,曹老师又做了大量科普工作,出版了《量子力学少年版》,还有一部特别有趣的著作是《物理学咬文嚼字》,请您谈谈这部著作当时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曹则贤: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年我自己做研究和教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我们大家可能感受到西方出了很多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我们在座的年轻人或者身为父母的你们,可能都会关注一个问题,人家怎么就成长除了那么多伟大的科学家呢?我觉得条件,包括环境的熏陶这件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像我小时候,直至高中毕业,我都没读过什么书,但是等我到德国以后,有一次去导师家里,导师家有三四层楼,书架上密密麻麻堆着很多书,你说这些书你是看还是不看?未必看,但是如果你家里真的堆满了这种水平的书,它散发出的气氛对于家孩子的熏陶,我觉得都是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要有那种见识,见过世面才会有更高的追求,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家孩子才上幼儿园或者小学,有人可能会想,让小孩看那么多书他能读得懂吗?我在德国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他们家女儿刚八岁,去了德国没几天就抱着一本德语的天文书在看,特别大特别厚,八岁小女孩就在那儿抱着看,我问,“你看得懂吗?”她说,“看不懂。”但是即便看不懂,你发现人家一看好几个小时,这就是好读书的孩子,那书要是看懂了还看它干嘛,看书就是要看看不懂的书,所以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而且是读那种看不懂的书。

我们教育上有一种很错误的观念,我们不鼓励孩子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要钻研下去。比如你们家孩子考试考了90分就不错了,但身为家长,你可能会认为都能考90分了,为什么不认真呢?认真点就考95分了,95分再认真点就考100分了。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教育理念。他有这个工夫考90分就不错了,然后可以抽出时间学点别的,学习更高深的东西,学完高深的东西,回过头再来看考90分,没考100分的,又能算什么呢。所以一定要学会把握孩子的有效时间,一方面我们说学问要多,要宽泛一点;另外一方面还要渊,要扎下去,接触最深刻的学问,而这种深刻一定是来自家庭和学校熏陶的结果,而家庭和学校熏陶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种高水平的书,这点非常重要。

刚才苗老师提到了他的研究生到了国外陶哲轩教授手下的团队。这不禁让我想到,当时世界上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数学家叫保罗·埃尔德什,这个数学家没有家,没有单位,整天拎着箱子满世界和各种数学家合作研究,当然,世界上的数学家也都以能与他合作为荣。但就是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数学家,居然拉着拉杆箱到九岁的陶哲轩(陶哲轩是澳大利亚的华裔)家里,给这个孩子看作业。如果你们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一下那张照片,九岁的孩子能够让一位世界上最著名的数学家给他看作业,而且埃尔德什专注的表情,让我非常非常有感触。换而言之,即使一个孩子再有天分,也需要他所在的家庭、上的学校能够提供做学问的环境,这才是培养人才的不二法门。

再举一个物理学上听起来人人都怕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作例子,这个人叫Pauli(泡利),他是奥地利人。其实物理也是分学派的,维也纳大学有物理学派、哲学学派,包括数学,往北一点离他不远的地方就是德国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大学也是物理学的重镇。要提到的这位Pauli竟然在高中毕业即将步入大学的假期中,依靠两篇论文就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学史上的地位,说白了,就是你高考完了,在家等通知书的这两个月里,写的论文就足以奠定你在世界物理学上的地位了。这样一个人,他的家庭环境如何呢?他的教父,或者用我们中国话说就是干爸,是当时奥地利大学著名的物理学家、哲学家马赫,可想而知,他家中的书籍也是非常多的,并且奥地利北部的中学图书馆藏丰富,图书馆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这位小孩在上大学前,就已经是一位学富五车的人了。他去慕尼黑大学报道的时候,索末菲教授就跟他说,你现在的水平已经够博士水平了,但是德国大学规定一个学生入学六个学期以后才可以申请博士学位。索末菲对Pauli说,“你不能在我这儿荒废六个学期,怎么办呢?我给你找件事吧。我受德国物理学会委托,要为数理百科全书写篇相对论的文章,而你是这方面的专家,要不这篇文章由你来写吧。”结果这位大学新生花了一年多时间写好了一篇有关“相对论回顾性”的文章,共276页,并在他大二的时候出版,直至今日依旧是量子力学领域的经典文献。

可以说Pauli取得这些成就,跟他从小到大的家庭环境熏陶密不可分。所以,如果现在你们家里有孩子需要教育,或者在座的各位年轻人还在读大学的话,一定要不求甚解地博览群书,一些内容较难的书一定要好好啃,当然了我觉得不管你能啃多难的,将来世图公司都能够给你们提供足够多、足够难的书。

主持人:谢谢曹老师!曹老师那句“读懂了还读它干什么”,我觉得绝大多数的人都要为这句话而奋斗。一些难度较高的书,年轻人读起来可以开发智力,老年人读起来可以防治老年痴呆,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个科学家说的。

这个世界上的学问不分界限,只分会与不会

读者提问:苗老师您好,我是物理学本科生。刚才曹老师也讲,我们是学物理的,数学完全成了一种工具,比如我遇到了问题,方程看不懂,看一些数学工具书,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数学除了作为工具书的用途之外,对我们物理学科的学子来说还有没有其他好处?

苗长兴:我觉得数学是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等学科的第一功能语言。一个好的物理学家,特别是理论物理学家,几乎和数学家没有太大的区别。即使不是理论物理学家,是其他领域的物理学专家,如果他足够优秀的话,他写的文章肯定都是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讲,你在讨论班的时候有两种语言,一种是用语言来表达你的想法,还有一种用数学公式或者用图表来表示,如果这两个你都能表示很清楚的话,那你对问题的理解就深了。所以我觉得数学是从事其他自然科学的语言,如果你对数学没有了解,或者没有数量训练的话,你在写作上是有缺憾的。

另一方面,我觉得数学主要是教你方法。有很多人认为,在中学、小学学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并不能感受到它们的实际用处。其实数学的用处是无形的,不要说对于将来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人来讲,即便对普通老百姓来讲,数学也是必需的。比如培养我们周密思维的能力,或者我们做什么事,事先要思考得细致一些,或者考虑全面一点,不要缺失什么东西,实际上都跟你年少时学习数学,做数学训练有关。回归到针对未来可能会从事物理学或者研究领域的学子来讲,我觉得数学给你们提供了很多方法,当然更不用说将来你做物理学数值模拟,或者很多东西需要你采用数学方法。因此,我觉得数学在这方面还是起很大作用的,谢谢大家!

曹则贤:我补充两句,因为我是学理论物理出身,又是做实验物理的,这些年我一直没有放松过对数学的学习。一般来说我们会说数学是物理学的语言或者工具,这没有错。但我们还应该看到更深刻的一个方面,有些物理学家对数学贡献很多,反过来物理学之所以有今天这些成果,实际上是因为一些数学家的贡献。数学某种意义上,有自己纯精神层面更抽象的部分,但是数学最深刻的来源,一定还是跟自然世界、跟物理的连接。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家会关心物理,好的物理学家本身也应该关心数学,这才是最正常的状态。对于这些发展,我觉得这一点不成为问题,可能在我们的教育里面,一是我们教的浅,二是我们太过分强调所谓的专业,造成了今天这一种局面。我记得德国哥廷根大学有一位数学教授叫戴维·希尔伯特,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数学不分专业,只分会与不会。”其实物理学和数学之间也是,它没有必然的界限,它也是一个只分会与不会的问题。我们知道希尔伯特差不多也是同时期提出广义相对论的方程,他关心的也是物理问题。

苗长兴:物理学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彭罗斯,还有霍金,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实际上在剑桥大学时,他们的位置都是数学教授。所以这也说明了刚刚曹老师说的内容非常有效。

曹则贤:彭罗斯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了不起的物理学家,其实他在人工智能方面考虑的内容比现在的人早得多,由他撰写的《皇帝的新脑》,大家有空好好读一读。《Shadows Of The Mind》就是《思维的阴影》这本书中的内容包含了当下做人工智能的人根本思考不到的层面。而且彭罗斯的水平高到什么程度?他也去考虑很久以前开普勒考虑过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家铺的地砖为什么不是正五边形的?”1974年的时候,彭罗斯根据这个问题往后退了一步,他说如果是纯正五边形的地砖不能把地板铺好,他说我退一步,我能不能用两种地砖,把我的地板严密铺好之后,在整体上表现出五次对称性,这就是个数学游戏。十年以后,1984年的时候,冶金学家就在铝锰合金里面发现了有些物质具有五次转动的对称性,这就开展了一门新的学科研究叫转基因,这也使得这位冶金学家获得了2011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但这个发现其实也包括了经济学、数学、及其他相关的材料科学的前期研究铺垫。所以真正好的科学家,脑子里面原则上是不抱什么界限的,我觉得对于研究生也好,或者中小学生,大家都应该给他灌输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这个世界上的学问不分界限,只分会与不会。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