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思想 > 正文

“机器诗人”败了,人类呢?

2016-07-20 09:07:47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作为这次图灵测试的发起者之一,迈克尔·卡西解释说,计算机程序目前可以很好地学习艺术创作的模式和规律,并且基于这些模式来创作一些完整的作品。但它们的失败之处,在于不能够打破固定模式,无法理解不同的语言组合起来是什么含义,会引起怎样的情绪色彩。正是这些“软肋”,让计算机程序的诗歌创作露了馅。

图灵测试测的是科技进步,也是哲学命题

当然,一场图灵测试的结果,并不能决定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走向。在不久的将来,机器写出莎士比亚水准的十四行诗,也并非全然不可能。

在去年的一场TED演讲上,澳大利亚作家奥斯卡·施瓦茨分别放出斯坦因夫人和计算机程序“RKCP”写的两首诗,结果现场绝大多数观众都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那首被误认为是人类创作的诗歌《受伤的鹿跳得最高》,竟是程序在阅读、学习艾米莉·迪金森全部的诗作之后,用迪金森的语言方式创作的作品。

“这是否证明,斯坦因夫人更像一台电脑,而RKCP程序更像一个人呢?当然不是。”施瓦茨指出,斯坦因夫人与艾米莉·迪金森的诗作区别,恰恰证明人类并非一成不变,人性的特征、能力都在随时间不断流动、变化。而电脑的运行或多或少像一面镜子,展现人类教给它的事物,反映的仍然是人类自身。

在他看来,我们之所以要让机器学习诗歌,并不断地与人类诗歌进行比对,是因为我们将写诗这种能力,与人类的身份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我们提问“机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同时,我们也在给自己提出一个哲学命题:“这对于人类的身份有什么意义?究竟是什么组成了人性,定义了人性?”这不是像图灵测试那样,用“是”或者“否”就能回答的问题。但它需要更多人在思考人类与科技的关系时,常系于心。

当然,更值得我们自己警醒的是,如今并没有多少人会写十四行诗,或是唐诗宋词,甚至是现代诗。曾经被作为人类特长的诗歌创作,未来是不是还能被称为人类身份的必要组成部分,还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关键词:人工智能诗歌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