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如今的京剧也能玩“混搭”

2017-07-25 16:13:28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自从1997年成立了台北新剧团以来,出身京剧世家、京剧老生名家李少春之子的李宝春就推出了自己的“新老戏”系列,用他的话说,就是用重新整理包装的经典老戏。台北新剧团因为常年定期演出这些“新老戏”,以及不断推出《弄臣》和《知己》这样的新编剧,在华语剧坛独树一帜。

20年来,“新老戏”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包装。装旧酒的新瓶换了不少。

而如今,李宝春又玩起了 “京昆混搭”。7月25-27日,三部京剧“新老戏”——《长生殿》、《赵匡胤》和《宝莲神灯》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除了前两出 “京昆混搭”的演法,《宝莲神灯》里甚至加入了百老汇式的舞蹈。演出阵容集结两岸京昆名家:包括裘派名净杨燕毅、梅派青衣曹馨月,江苏省昆小生钱振荣、旦角徐思佳等,并由30人的大乐团中西乐器伴奏。

《长生殿》剧照,李宝春饰演唐明皇(京)

《长生殿》剧照,钱振荣饰演唐明皇、徐思佳饰演杨贵妃 (昆)

《长生殿》和《赵匡胤》:玩的就是“京昆混搭”

《长生殿》是昆曲经典,新剧团这次用“京昆戏说”的方式重新演绎,把京剧里的《贵妃醉酒》和《梅妃》、昆曲里的《赐盒定情》和《献髪密誓》重现编排整理,京昆对唱。

李宝春将新作品定义为“动”和“不动”两方面。不动的是经典唱腔。

“昆曲部分腔调完全没动的,比如《定情》一折。但是如果到了像《埋玉》这种感情强烈的时候,京剧的皮黄就比较能发挥,新剧团就用了新编的京剧;又比如《哭像》,创作了京昆融合的对唱。”

“动的”部分很多,比如加入了豪迈、破格的舞蹈;重新配器的、地域性很强的音乐;舞台布景上用了屏风式的拉门、壁画式的背景、LED的灯光……但是在台口还是保留了“出将”、“入相”的传统。

《赵匡胤》剧照

《赵匡胤》同样是“京昆混搭“。这出戏由《斩红袍》、《送京娘》、《斩黄袍》三折接合:其中《送京娘》源于昆曲,新剧团这次改作京昆合体;首尾两折《斩红袍》和《斩黄袍》都是久未见于舞台的京剧名段。尤其是《斩红袍》又名《打窦瑶》,是已濒临失传的剧目;《斩黄袍》则是近来少演、极高难度的老生唱工戏。

李宝春说,“这个戏新就新在重新串联和用京剧改良了昆曲。把这三折串起来,新剧团是第一个,前辈们没这么演过。”

《宝莲神灯》剧照

《宝莲神灯》:在传统老戏里加入百老汇舞蹈

《宝莲神灯》虽然是一部传统戏,这新剧团这一次给了观众视觉听觉感官层面的全新体验,其中甚至还大胆加入了百老汇式的舞蹈演绎。

“视觉上,观众发现人物像是敦煌壁画里走出来的。后半出《沉香修炼》用了一段比较现代的音乐,配合百老汇式的舞蹈。这是我在百老汇看演出得到的灵感,就设计了这段老虎的舞蹈,有百老汇的气势。”

在李宝春看来,这十来分钟的舞蹈对一部老戏来讲是一种突破,突破了传统戏曲的程式。“从传统来讲,表现动物也是手段,但是我们的动物都比较具象化,用个头套,但是在这个戏里,老虎用的是肢体,我是在看百老汇演出的时候发现他们也用了很多我们的元素,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一下他们的手法?”

李宝春和父亲李少春

李宝春谈“新老戏”

问:怎么定义新剧团的“新老戏”?

李宝春:如果不把握传统戏曲的程式,不让会看戏和要看戏的人看过瘾,不把精华把握住,等于是失掉了根本,所以,我们的“老”是传统的精华,“新”则是经过新的包装。这就是我们定义的新老戏。

新老戏就是在守牢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去创新,比如剧本解构,有些过去的戏是明星为主,结构松散,新老戏就会从这方面加强,让节奏更紧凑;又比如视觉上,过去传统剧场条件有限,一桌二椅是基础和风格,但是有些戏,即使是一桌二椅也需要包装,新老戏就会跳脱出一桌二椅,又保持传统戏曲的写意风格;再比如听觉上,保持老的精华的唱段和旋律,但是乐器方面可以丰富,把不需要的繁琐的东西去掉,抓住重点。

问:新剧团为什么要做“新老戏”?

李宝春:我们现在是一个品牌效应的社会,谁都想有个“牌子”,传统戏曲也可以创造一些品牌,所以我们新剧团的品牌就是“新老戏”,只要是我们演的老戏,就绝对有新意在里面。

《宝莲神灯》剧照

问:会不会担心老戏迷往往会站出来说不?

李宝春:我研究过老观众接受的基础,就是你手法再新,不能影响京戏的原味,比如我们这次《宝莲神灯》里面用了百老汇的舞蹈,很创新,但是守牢一个定位,就是这一段是点缀,马上二郎神上来就会唱皮黄,这样的处理有突破和创新,又不会让整体变味。当然,如果因为这些创新引起些讨论和争论也是好事。

以我们以往来演出的经验,我觉得上海观众的接受度是比较强的。我觉得这次我们来,应该会有些讨论,而且焦点会有两个,一个是对传统程式的到位与否会有个讨论,另一个是对新的形式用得到底合适不合适,融合得好不好。就冲这两点,我们就很期待和观众互动。

关键词:京剧昆曲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