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技艺 > 正文

66岁打盆师:头顶传菜超30万碗 38年未失手

2017-02-22 10:41:14    华西都市报  参与评论()人

杨光祥在镇上经营了一家豆花店,打盆送菜,一次顶14碗豆花不在话下。

“这就是我们独有的绝活——打盆。穿草鞋是防滑防摔,裹头巾是增加稳定,即便是三九四九冻死猪狗的大冬天我们也要穿起。”陈长发说。

这天的乡宴上,18道菜都是陈长发老人打盆送到餐桌旁,整个传菜过程不到20分钟。每逢过年过节,红白喜事,老人都很忙,乡里乡亲要摆宴席的都想请他来秀一把。

据合江县文化局考证,打盆起源于清代中期,当时古镇上办宴席,客人多菜品也多,上菜的人自然就得动作快。可老街狭长且窄,上菜的人多了,行走起来不方便,于是想出了打盆这一上菜方法。



裹头巾是增加打盆者头部的稳定。

一双草鞋,一块白棉布,一条特制托盘是打盆者的标配:草鞋能使打盆者更快的行走而防止滑倒;白棉布包在头上也是为了更加稳定托盘;特制托盘长约两米,宽约二十厘米,为了防止溢出的汤水洒溅出来,边上还镶有约两厘米深的木挡条。



托盘像粘在了陈长发头顶一般,任由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灵巧穿梭,硬是没洒一滴菜汤出来。

头顶传菜超30万碗

打盆的整个过程需要考验传菜者身体协调能力、体力、专注力,三力缺一不可。这门技艺历经10代传承至今,先滩镇也只有陈长发和杨光祥师徒二人了。今年66岁的陈长发,从27岁就开始学习这门技艺,“我出师后一直没中断打盆,平均每年要顶上万个碗,38年来打盆从未失手从头上掉下菜来。每个土碗有一斤重,这些年我顶菜也顶了快几百吨了。”陈长发打趣的说他都快练成铁头功了。

杨光祥是陈长发的徒弟,在镇上经营了一家豆花店。80年代他就跟着师傅学习“打盆”。有着超强的专注力的他,不论周围环境多么嘈杂,都能保证头顶的长板平稳不晃。打盆时不仅能顶住长板健步如飞还能转弯,下蹲甚至可以金鸡独立。据杨光祥介绍,今年60的他还能头顶约几十斤重的食物和20斤重的传菜板自由穿行,打盆送豆花时还能顺便在热闹集市上买菜割肉。



关键词:打盆师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