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舞乐 > 正文

十五种箜篌 箜篌自西来

2016-09-14 09:09:07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1996年,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墓地出土了两件木制箜篌,这是中国发现的唯一箜篌实物,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中学教科书里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里面说焦仲卿妻“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什么是箜篌呢?大概语文老师只会告诉你是一种乐器。在古代文物中,可以找到不少箜篌图像,比如克孜尔石窟壁画里,但毕竟不如实物来得真切,可以边看边脑补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箜篌是一种历史极其悠久的弹拨乐器,伴随着欧亚大陆最早的文明出现。目前所知最早记录是公元前3200年前后苏美尔乌尔城德原始符号,而最早的实物则出自乌尔城的王室墓中,时代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埃及人把箜篌称为harp,波斯人则称之为cank,粟特语中对应箜篌的词是cagry。汉语里的“箜篌”、“空侯”、“坎侯”也许是波斯语cank的音译。中国的箜篌就是从遥远的西亚辗转传来的。扎滚鲁克箜篌的出土正好为研究箜篌传入中国境内的途径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扎滚鲁克墓地的碳十四标本测定显示,墓葬时代大致在战国到西汉之间,距今2000年以上。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圜底器和马具表明,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具有相当的流动性。各种兽纹器物与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和鄂尔多斯地区的兽纹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说明他们与那里的草原游牧民族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各式各样的毡帽让人自然联想起希罗多德《历史》中描述的塞人形象。因此,墓葬主人可以基本确定是游牧民。如果这个想法不误的话,扎滚鲁克墓地中出土的箜篌便说明竖箜篌的使用和传播与这些牧民们有非常重要的关系。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远距离地在内亚草原移动往来,随马蹄所及,西域器乐流布四方。

关键词:箜篌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