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故宫藏梅兰芳剧照考

2017-07-19 15:12:27    梨園雜志  参与评论()人

下面我想探索一下梅先生这些照片进入宫中的原因。对这个问题还是应该从原藏处寿康宫来设想。据清室善后委员会刊行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的“寿康宫”部分记载,宫中除了常见的陈设器物和日用器皿之外,还藏有很多图书,并且图书中有不少是明清以来的传奇、曲本、小说和戏曲画册等。尤其令人出乎意料之外的,还有民国以来社会上的出版刊物,包括日报上的戏单剪贴、小说连载的剪贴,上海出版的新小说,翻译的外国小说以及民国以来的名伶照片等等。

寿康宫是慈宁宫的寝宫,清代制度是太后居慈宁宫,但慈宁宫象个大庙,无法住人,而寿康宫则是一个住宅式的建筑物,所以历朝太后名为居慈宁宫,实际上都住寿康宫。宣统三年退位,到民国二年隆裕太后逝世,从此宫中就没有太后了。据说,寿康宫最后一个居住者是“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她是同治皇帝的妃。而退位的宣统皇帝(即溥仪)是继承同治的皇位,兼祧光绪皇帝。所以敬懿皇贵太妃这时俨然是以太后的地位而住在寿康宫。我们从寿康宫中原有的一些物品来分析这位贵妃的性格。首先是有图书,当然表明她识字,能看书。其次是书的种类中有戏曲、小说,这就能看出她的爱好。尤其是有民国以来的报刊和中外小说以及演员照片等,可以看出她是多么想知道社会上的一切。封建社会中,家庭妇女“三从四德”的教养是普遍的。上层社会的妇女更是要按照《女诫》、《烈女传》、《贤女传》等这些范本作为行事说话的准则。后妃的生活,所受的封建束缚,当然更甚于民间。但这位皇贵妃到了晚年,可以派人到社会上购买自己想看的书报和照片,这在后妃的际遇中可算是一个特殊的了。本文所谈的一些照片,可能就是这位敬懿皇贵太妃的珍藏。

最后,我谈一下梅家上辈在宫中演戏的情景。在《都门纪略》一书中, 《京都竹枝词》咏四喜班诗里有“御口亲呼胖巧玲”一句。我问过梅先生,他说:“我只知道伯父梅雨田在昇平署当教习,他是六场通透的戏曲音乐家,胡琴、笛子无不精能。当时宫中的规矩,教习有固定的钱粮,如到台上演唱和伴奏,每次有赏。已故中国戏曲学校校长王瑶卿先生在昇平署外学当差,他的赏银是二两或五两。我的伯父可能逐渐增加到八两左右。至于祖父巧玲公,好象没有挑选入宫当差,但这句竹枝词是普遍流传的。曾听在内廷当过差的老先生说:咸丰年间,常把外面的戏班传进宫去演戏,我祖父掌管四喜班,也许因被传差而皇帝称他为‘胖巧玲’。我祖父是爱护四喜班同业的,我估计他可能是怕影响全班人的生计,才想方没法避免到宫里当差的。”

梅先生还说: “辛亥后,曾到故宫演过两天戏,那时退位的宣统皇帝大婚不久,第一天演《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第二天和杨小楼先生合演《霸王别姬》,是普通堂会性质,只在台上演戏时远远见到溥仪,还有在故宫小圈子里仍被称作皇后的新娘子。一九六〇年在全国政协委员会开会时,第一次与溥仪先生谈过当年在故宫演戏的往事。”

梅先生的这批早期照片,历尽沧桑,侥幸完整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四人帮”横行的十多年间,大部分戏曲资料被毁掉,这批年远的照片就觉得更为珍贵了。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第2期)

关键词:梅兰芳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