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古中国,最厉害的三种武器

2017-08-02 10:04:41    地道风物  参与评论()人

在朱日和阅兵中,超过600套装备以及超12000名官兵接受了检阅。此次,受阅武器装备有40% 都是新式装备。



其实在中国古代,很多武器在当时都堪称世界一流。

战国铁剑,国力象征

最早的中国剑是青铜剑,而早在先秦时,楚国已经有了铁剑。中国的铁剑在当时也是属于世界领先。《史记·范雎传》讲秦昭王所说“楚之铁剑利”,于是“恐楚之图秦也。”



楚国的铁剑技术来自吴越。吴越之地多水系,常用剑,故以铸剑闻名。《越绝·外传记宝剑》中讲,越国欧冶子、吴国干将为楚王造剑,“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龙渊是第一把见于记载的铁剑,成为剑的别称。龙渊一词后来为避唐高祖李渊讳,改为龙泉。

春秋战国时,剑是国力的象征,用剑技能也被重视。吴、越、楚国剑术水平也颇高,直到汉代,荆楚故地依然多“奇材剑客”。

秦汉时期的弓弩,军阵大杀器



兵马俑弓弩

2009年,考古人员在秦俑一号坑清理出一件较为完整的弓弩,其弓弦清晰可见。

弩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

弩的出现应不晚于商周时期,春秋时期弩成为一种常见的兵器在使用。《孙子兵法.作战》中在战国时期,弩便广泛的运用于军事之中。在当时,也是属于世界领先的。



秦代,弩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制作工艺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秦俑坑发现的弩弓遗迹多达数百处。从完整的弩弓遗迹判断至少应有三种不同形制的弩。在二号俑坑还发现一处特大型号的铜镞。

那么它和弓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

弩有它的缺点,它的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按复原实物的模拟和一些国外资料的记载,推测弓手射出三箭,弩手射出一箭;而且它很笨重,所以适合由步兵携带或制成弩车。

但它的优点也十分明显,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在战斗阵列中,中、小石数的弩手通常居于射远队列的前排,以跪姿用精准度很高的平射来杀伤敌人,在西安秦俑里,就有一些跪姿俑是典型的弩手捧弩姿势;它还能同时发射几枝甚至几十支箭,战斗威力强;它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不需要太多的训练就可以操作,即使是新兵也能够很快地成为用弩高手,而且命中率奇高。因此它可谓是古代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



“临阵不过三矢”是真的吗?

为什么叫“临阵不过三矢”?因为骑兵冲锋150米只要十来秒,而这个时间只够弓手射三箭。所以骑兵只要能顶过这三箭,一般就会有胜算。

但是古代弓手部队的发射,是分批次的。事实上,你从距离敌人阵地四百米处开始,就会遭遇大密度的射击,而且是没有间隙的全方位的火力覆盖。

神机营!神机营!

神机营其实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种部队。这个部队,对外可征战,对内可保护京师,这是由中央直接指挥的机动部队。



神机营共有5000人,其中,步兵有3600人,全部配备火铳;炮兵有400人,配备野战重炮160门、大连珠炮200 杆,还有炮兵防身用手铳400 杆。另外还有骑兵1000人。它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独立枪炮部队,比西班牙的火枪兵还要早100年。

那么神机营的火器究竟用什么战法?

明代时候朱元璋的军队中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火器,包括火炮和火铳等。朱元璋手下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善于使用火器作战的将领,比如邓愈和沐英。

沐英经过经验总结,则发明了一种三行火铳战法,即将火铳兵列队为三行,发现敌军前进后,第一行首先发射火铳,然后第二行、第三行继续发射,在二三行发射时,第一列就可以从容装好子弹,形成完备而持续的强大火力(置火铳为三行,列阵中……前行退后,次行继之;又不退,次行退后,三行继之)。



这种开创性的战术克服了当时火铳的局限性,三行轮流开火,没有丝毫停歇。

之后朱棣又对其进行了改良。《明朝那些事儿》戏称这种新的战法叫“三板斧战斗系统”

首先,在发现蒙古骑兵后,神机营的士兵会立刻向阵型前列靠拢,并做好火炮和火铳的发射准备,在统一指挥下进行齐射。这轮齐射是对蒙古骑兵的第一轮打击,也就是第一斧头。

神机营射击完毕后,会立刻撤退到队伍的两翼,然后三千营与五军营的骑兵会立刻补上空位,对已经受创的蒙古骑兵发动突击,这就是明军的第二斧头。

骑兵突击后,五军营的步兵开始进攻,他们经常手持制骑兵武器(如长矛等),对蒙古骑兵发动最后一轮打击,这也是明军的最后一斧头。



以冲击力见长的蒙古骑兵也扛不住这“三斧头”。当时,明朝全国上下都深信“中国之长技莫过于火器”。而明初火器最辉煌的一战,还是“北京保卫战”。此役,神机营的官兵诱引瓦剌骑兵深入街巷,然后使用神炮、火铳集中火力开火,多次击退了瓦剌骑兵。可以说,明初明军火器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术,都算是世界一流水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中华遗产》2015年11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林间小住


关键词:武器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