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七夕:情人节?女儿节?

2017-08-28 14:50:44    北师大民俗学  参与评论()人

蜘蛛因善结网被视为得到织女眷顾的征兆。每年七夕前夕,女子们要四处搜寻蜘蛛,放在精致的盒子里,藏在供给织女的瓜果和鲜花中。

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物应该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称“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材料是油、面、糖、蜜,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里融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晾凉后用刀切位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各种与七夕有关的花样。

穿针乞巧



丢巧针并非七夕唯一检验针线活儿的游戏,七夕之夜,妇女们还会肚子和新月穿针,展示技艺,乞巧求福,顺利穿过者为得巧。所传之针并不普通,而是专门用金、银、鍮石(黄铜)等材料制作的多孔针,魏晋以前有五孔针、七孔枕,盛唐以来皆用九孔针。

谷板

七夕之夜,少女可以有很多与织女传说相关的浪漫活动,少年们也没有被遗忘,他们可以仰望他们的英雄牛郎以寻求引导。牛郎出身于普通的农民之家,所以纪念他的活动也与稼穑有关,其中广为流传的就有“谷板”。每年七夕前些日子,人们会找来平板,在上面铺上土壤,撒上种子,每天精心看护,如果种子发芽,人们就在板上放上各种微缩的房子、井、牛、农夫,营造出一个生动的农舍环境。这与我们当代所流行的盒子剧场等手工DIY有着异曲同工之妙,DIY的传统原来自古有之。

种生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七夕前几日,人们会在瓷盆里撒上豆、粟等种子,精心照料,等待发芽。一直等到涨到几寸长的时候再把它们剪断,用红线、蓝线束成捆,拿到市场上去卖。巧手的妇人可以把它们从根上剪断,理得很齐,就像是仍在生长似的。宋代之后,“巧芽”之名取代了“种生”,至今仍未完全消失。

磨喝乐



关键词:七夕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