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半壁江山的南宋为什么在经济上是富国?

2017-09-25 09:15:51    新浪博客  参与评论()人

当时水车的种类不下6种。而最为普遍的翻车,经过东汉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借助风力、水力、自动翻转的筒车,这种装置在农村中已广泛使用。“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神机日夜忙,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记录了筒车自动转水的景象以及对农业的巨大作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普及,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南宋农业重视深耕细作,施用追肥和“靠田”技术,以增加土壤肥力,推广复种制和稻麦杂粮套种制,首创了早晚稻的种植,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唐代上田亩产不过二石左右;南宋江东、两浙地区的“上田一亩收五六石”,高达六七百斤提高了两倍多。仅太湖流域的粮食就以能供给全国所需。此外,单季耕作制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和臻至成熟,这种耕作方式早在秦以来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就已存在了,经由五代、北宋,以一年两熟为基本形态的复种连作制,至南宋才首先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趋于成熟,并在全国的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这一技术它向世人展示了在现代高科技生态农业出现以前传统农业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的风采。南宋江南农业的飞速发展,其原因在于一系列精耕细作技术进步的推动。稻麦复种制的普及和推广,已成为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形成了我国历史上复种制度发展中的一个高峰。正是这些技术进步的综合作用,使宋代江南在我国古代社会期间有了前无古人、罕有来者的高水平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总产量,有了超越历史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此外,随着大批北方人口的南移,对麦子的需求量激增,加上政府的鼓励,南方农民开始普遍种植麦子。与北宋相比,南宋发生饥馑的次数较少,稻麦两熟制的推广可谓功不可没。

关键词:南宋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