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中华文学 > 正文

名著的影视改编也是一种文化启蒙

2016-07-13 09:07:12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用影视改编,拉近文化经典与日常生活

石川:我最近在想,中国为什么不能像BBC那样来翻拍文学名著,为市场和下一代提供我们自己的遗产电影呢?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那是因为,第一,我觉得最近几年“唯票房论”很盛行,真正拿得出手的国产片实在不多。第二,名著改编电影,刚才说过,其实就是文化启蒙。最近几年我们谈论创新比较多,而继承反而讲的少了。很多地方把真文物给拆了,却花大价钱建一堆假古董。在这种背景下,文化经典离我们日常生活越来越远。我在大学里工作,这一点体会特别深。有些学生,大学4年,读过的书只有几本教材,为了要应付考试嘛。这样阅读量就远远不够。好一点的,读过一两本春上春树、东野圭吾,差一点的,就只剩下刷微信了。那《战争与和平》《约翰·克里斯朵夫》这种大部头怎么办?谁还会读?阅读量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阅读量不够,再怎么说改革也是白搭。怎么才能让学生接触文学经典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影视改编。

郑大圣:对,尤其是英国,像莎士比亚系列、狄更斯系列、勃朗特三姐妹系列、福尔摩斯系列一而再再而三地翻拍。作为国家平台,BBC在这方面一直不遗余力。法国人也一样,从巴黎到百老汇再到好莱坞,《悲惨世界》也不断在上演。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个文化遗产的问题,更多是一种文化品格。英国人之所以是现在这样的英国人,法国人之所以是现在这样的法国人,跟他们不断重温这些文化经典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是一个族群品性塑造的过程。对文学遗产只有自觉的重复体验,族群的特质与品性才会被不断地重塑和延续。没有这种自觉,这个族群就会变形,就会失去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刚才石川讲到“走出去”,讲到外宣,英国人外宣最大的底牌就是莎士比亚、就是狄更斯。我刚看过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版的《李尔王》,导演是执导最新两部007的山姆·门德斯。这是我个人看过的各种版本里最好的一版。英国人一直在不厌其烦地改编经典,重塑经典。而我们就缺少这种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自觉”。

关键词:乱世佳人简爱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