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千呼万唤始出来《繁花》

2018-01-29 09:12:44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导演马俊丰是一个非上海籍的80后,他坦言,自己是通过电视和历史资料这样的第二媒体来认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和记忆。但他也一开始就表示,自己并不想做怀旧的事情。“怀旧对来说很无聊。我们也不是排上海,而是在排金宇澄笔下打动我们的那一部分上海,在读原著过程中引起我们情感涟漪的一部分东西。”

两个年代被导演处理成两种对立的风格:“这个戏在1960年代和1990年代有非常大的区别。1960年代非常清淡、美好、童真,质感很轻盈,事件都是非常平淡的,人物对待事件极其小心,人和人是有一定距离的,遇到大问题的时候不直面对抗。1990年代全是很激烈、喧闹的。舞台表现就是灯红酒绿,大开大合的。”

《繁花》刚刚确定话剧版权的时候,金宇澄曾表示不要用上海话,但最后全剧全程用沪语演出。

全程沪语演出,演员大多上海籍

《繁花》刚刚确定话剧版权的时候,金宇澄曾表示不要用上海话、不要用女编剧,但最后全剧不仅用了女编剧,也全程用沪语演出。

对此,马俊丰说,“我觉得一定要用上海话。我读小说前,我没有那么深的上海话基础,但是我读到的就是上海普通话的感觉,深深地扎在我脑海里。所以我觉得说上海话是这部戏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

为此,剧组定调要在演出中使用优雅的上海话,生活化的上海话。据说为了找到会说上海话的演员,制作方在全国范围招募寻觅了一圈。最后,一群80后和90后的年轻演员成为了舞台上的沪生、小毛、阿宝和李李、姝华、银凤。

阿宝爷爷家。

虽然大多是上海籍,但这群年轻的演员们却并不十分擅长说上海话,尤其在舞台上用沪语念台词,其中几个甚至说的是“洋泾浜”上海话。为此,剧组请来了权威的沪语专家钱程多次开展工作坊,纠正演员的沪语发音。演员们也在沪语发音上进行了许多练习,去掉了大部分烟火气十足的尖团音。

为了区分时代感,剧中60年代和90年代的人物在口音上也会存在细微区分。诸如资深老演员张芝华饰演的小毛娘,是1960年代生活在大自鸣钟地区的中老年角色,她的发音在某些时候就有轻微的尖团音。

繁花盒子。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