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红楼梦》剧照
越剧《红楼梦》剧照
再看沪剧,沪剧原先是属滩簧系,因用上海本地方言演唱,故有本滩之称。抗战胜利后正式统一称沪剧。与越剧一样,沪剧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也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戏曲改革,但真正意义上的锤炼升华,抛去西装旗袍的幕表制式的演出改为剧本导演制式的演出的蜕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这-时期是沪剧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繁荣和艺术升华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沪剧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编排了一大批反映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剧目,如《罗汉钱》、《星星之火》、《鸡毛飞上天》、《芦荡火种》等一批家喻户晓的剧目,加上当时电台的推波助澜,所以有些沪剧唱段如流行歌曲般人人都会哼上几句。沪剧与越剧根本的不同点是沪剧在文革前夜已经培育了一大批忠实的戏迷也就是粉丝,而在文革前夜越剧的粉丝是渐渐地式微,那些中坚的粉丝有的是四十年代就粘附上,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六四年起,古装戏很难再排演了,要改演现代戏,越剧现代戏除了部《祥林嫂》可排演,其它几乎没有。二是越剧剧种自身的原因。越剧唱腔大多委婉细腻,千转百回,柔弱凄楚,而当时男女同台演出还在实验之中,所以编演革命历史剧及时代英雄人物等方面有先天的缺陷,长期没有合符情势的戏曲上演,所以时间不等人。而此时沪剧已上演了一大批剧目,获取了大批粉丝,尤其是新一代的沪剧迷,有些沪剧唱段简直就是流行歌曲,人人都会唱几段,如像王盘生老师的《志超读信》,丁是娥老师的《从前有个小姑娘》等唱段,远远胜过当今社会的流行歌曲传播力度,这批粉丝的年龄段都是40、50的。当时正是这批新生代戏迷力量的崛起,所以在文革前夜的65、66年,沪剧的影响力和粉丝数在上海首次超过越剧,成为最受欢迎和有影响力的剧种。
沪剧《璇子》剧照
前阵子的热播剧《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可见,即便在当代,关汉卿作品背后的议题,都能与现实无缝衔接。
历史上的圆明园到底有多大?很多人以为清代的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个园子组成,并称之为“圆明三园”,其实,除了上述三园,清代的圆明园还有熙春园、春熙院。熙春园位于清华大学校内,目前还能寻觅到当年熙春园的许多名胜古迹。而春熙院位于何处?长期以来,对于春熙院的具体位置,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春熙院位于绮春园南侧的万泉河以南,即今北京大学的北部地域;有的则力主春熙院真实的地址位于长春园东北隅墙外的“二河开”地区。
“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从民间流传的俗语之中,就能知晓,立秋的早晚颇有讲究,甚至影响着天气的冷热变化。但遗憾的是,今年的立秋节气恰处在三伏天中末伏的开始之前,正是老人们所说的“秋包伏”。所以,看着恼人的高温,炙热的阳光,可见“三伏天”的威力仍然不容小觑。
说到洗脑的作品,我想李白的《静夜思》一定排得上榜。因为这毕竟是每个人最开始就会背诵的几首诗之一。那究竟为什么这些作品,能这么轻松地就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呢?
开创元代新画风的赵孟頫、绘制出世界名作《神奈川冲浪里》的浮世绘艺术家葛饰北斋、“印象派领导者”莫奈、雕塑大师罗丹……如果你对这些名字耳熟能详,那么你可曾听说过管道升、葛饰应为、贝尔特·莫里索、卡米耶·克洛岱尔?
2019年10月27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的对外开放,对于外国人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政策 。这标志着我国走向国际化又迈向了重要的一步。大兴机场的整体设计美轮美奂,整体的外形是一只凤凰的图案。正是象征着咱们中华民族在经历苦难之后,再次浴火重生。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等,人们在这一天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一起,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一尊名为“后羿射日”的雕像近来引起争议。网友发现,雕像中人物卷头发、宽眼距、大鼻头,更像欧洲人,手持的也是英格兰长弓,且呈裸体,与其说是“后羿射日”,不如说是“大卫射日”。有网友调侃说,后羿学会赶时髦,知道烫发了,是留学时学的?
1948年,在解放战争正朝有利于人民的一方发展时,国民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币制改革”,推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货币——“金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