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童声合唱团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演唱奥林匹克会歌。
“深圳声乐季·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学员在四川大凉山支教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来自河北阜平县的马兰花童声合唱团两度以纯净动人的声音向世界放歌,既以独特的方式回应“一起向未来”的邀约,又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乡村美育所取得的成果。美育,让中国乡村的孩子以自信的姿态和风采站上世界的舞台。
马兰花童声合唱团是一个代表、一个缩影。伴随着乡村振兴的脚步,乡村美育成果日渐显现,丰满了莘莘学子梦想的羽翼,拓宽了小小少年生命的维度。为进一步补齐短板,把乡村美育持续深入做好,社会各界与教育界人士一起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乡村美育发展态势向好
2021年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美育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省区市的学校都积极按照有关要求开设艺术课程,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在中小学校园艺术器材配备方面,2019年达标率分别为小学95.07%、初中96.12%、高中93.26%。在教育部门安排部署下,全国多地有序深入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许多高校精准对口支持18个省区市的多所农村中小学,乡村美育正日益走向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
总体而言,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乡村美育发展态势越来越好,不仅硬件配备日趋完善,美育理念亦有所增强,乡村整体面貌也在此间悄然发生改变。这种变化,投身乡村美育的人们有着清楚的感知。
居家隔离,喂饱自己的终极,就是炒饭。无论窗外的岁月多静好,躺平的日子多无聊,一锅热气腾腾的炒饭,就能让你瞬间醒脑,抚平褶皱不堪的心房,盼着胜利解封那一天终将来到。炒饭,就是这么自由奔放,铁火与大米的激烈碰撞,能唤醒沉寂的味蕾,复杂而玄妙。
时间计量的精确程度和时间价值感的强弱,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历史大潮的推动下,以计时器的更新和时制的变革为表征,近代中国的时间计量和时间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惜字如金的古人,最讲究遣词造句。除了“霡霂”“滂霈”“雴霫”,古人还会使用哪些词有文化地表达天气呢?
在遥远的东晋,也有这样一位处在生存高压下的诗人。他所处的时代,充满了杀戮,他的几位上司,不那么优秀。甚至,他还被要求卑微地向郡里派来的业绩考核小组长献媚。酒过三巡的他,每每想到这个疯狂的世界,心里就会有一个声音不断在他耳畔回响:荒谬,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在那个人人勾心斗角,都在企图创立自己一番功业的乱世时,他化身成了摆烂界的扛把子,靠着一手种田,竟引得后世文人竞相模仿,他就是:陶渊明。
对于大众而言,北京的中轴线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演进,最后形成了这条贯通北京全城的中轴线?作为统领北京老城的脊梁,它又将如何被保护和管理,如何与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相结合……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北京历史地理研究专家朱祖希在《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营城——巨匠神工》一书中给出了他的阐述。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八十高龄才开始提笔绘写富春江叠峰山峦四季变化的长卷大作。黄公望与西方天才型画者梵高不同,在七十岁前,他从未想当个画家。正如所有宋元明清的中国文人,黄公望幼年书读得好,一心只想参加科举考试进府做官。四十岁之前,他追求的是身份地位,这位了不得的巨人曾一度被摆在难以想象的乏味官职,杭州官府专收田粮赋税小官。
节目《国家宝藏》带火过很多文物,就连没看过节目的人都听说过“瓷母”,各种釉彩大瓶。一边嘲笑乾隆的“农家乐”审美,一边止不住惊叹那时的制瓷水平之高。我们以为是帝王的审美影响着时代,其实是督陶官这样的人将皇帝对美的想象转化成现实。而唐英,可以说是最懂雍、乾皇帝心意的人。而让瓷母得以诞生的,是一位卓越的督陶官——唐英。他任职28年,在清朝四位督陶官中,任期最长,负责监督雍正、乾隆时期清代官窑瓷器的烧造。
中国人讲究烟火气,而烟火气这三个字,差不多专指的正是餐饮小吃。因此,餐饮行业的繁荣,自古以来也被中国人当成了朴素的一类生活标准,城市有烟火,活着就有安全感。“烟火气”三个字,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是中华文明专属。在民生经济尤其是餐饮、小商品领域的发展,从古代开始就一直是中华文明为外人艳羡的一部分。
服装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政治就是一种高明的服装。皇后朝服,作为古代女人能到达的最高权位的象征,到底藏着多少秘密?正好我刷到故宫博物院的官方抖音帐号@带你看故宫。故宫研究员针对故宫文物带来权威讲解,目前已更新约50+期视频。这其中,服饰专辑狠狠吸引了我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