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永不消逝的电波》16万帧画面上色重细节

《永不消逝的电波》16万帧画面上色重细节
2021-09-30 10:03:24 新京报

《永不消逝的电波》16万帧画面上色重细节

《永不消逝的电波》黑白转彩色4K修复版海报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与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完成的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9月28日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举行首映礼,并将于10月6日在全国上映。《永不消逝的电波》原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出品,是新中国第一部讲述党的隐蔽战线英雄人物的经典影片。此次黑白转彩色4K修复版,项目修复团队把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机交互式AI上色与传统修复手法相结合,对影片原有黑白影像进行逐帧修复与着色,为这部红色经典注入了新鲜活力。

《永不消逝的电波》片长116分钟,16.5万帧画面。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师王峥说,要做到电影标准,每一帧都要仔细推敲。修复团队在借助AI上色的同时,对片中人物服装、环境颜色进行了考证,片中出现的《红楼梦》封面、旗袍、广告牌等道具的颜色都做到了有据可考,甚至为了考证细节,与和平饭店通过电话沟通。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团队历时7个月,前后参与人数过百,几乎是日夜奋战,最终完成了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

1

AI上色并不完美还需人工修复

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师胡晓彬介绍,AI上色的原理是让计算机学习很多素材,逐渐形成一个很大规模的训练集,通过训练集的素材去匹配画面中的颜色。以《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这部讲述党的隐蔽战线英雄人物的谍战影片,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上海,修复团队前期会找和该电影同一拍摄年代、同一故事年代、同一题材类型、同一导演的影视作品作为训练素材给到AI,让它通过这些信息去学习,找到适合《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相应画面颜色。如果完全交给AI来上色,修复师孙帆说,一两天就能扫描完,但问题是AI上的颜色会有一定的偏差,这时候就要反复推敲,增加训练集里的相关素材,结合传统人工修复方法,调整为合适的颜色。“AI是可以学习的,但是你得给它素材,教会它怎么去识别。”孙帆说。

片中,白小姐穿了一身旗袍,不知道什么颜色。胡晓彬说,当时团队试了很多种颜色,将银色、蓝色、粉色、绿色等输入到AI模型中去试验,发现只有两种颜色比较稳定,最后选了一种颜色。

中国电影资料馆自主研发的AI黑白转彩色技术,色彩已经很稳定,但仍然会有一些小问题,达不到电影放映的标准,需要人工修复。特别是AI对于动态画面的捕捉能力会弱一些,“如果画面相对静态,AI扫描出来的画面会非常漂亮,人工做得就少,如果画面中的场景比较大,人物还不停地运动,AI可能会识别不好,人工修复的比重会加大。”孙帆说,这时候AI也会“蒙”,它还处于尝试摸索阶段。

2

为考证细节与和平饭店电话沟通

对于影片中人物穿的衣服颜色,周围环境道具的颜色,只要是有据可考的,修复团队都会进行考证。

片中,孙道临饰演的角色拿了一本《红楼梦》,是传递情报的重要道具。修复师王峥说,为了弄清楚这本书的封面是什么颜色,团队还找了红学专家进行研究。因为故事发生在1938年,当时有铅印本《红楼梦》,可能是浅黄色的,但根据《红楼梦》的版本,深蓝色的居多。最后,为了不与片中角色的黄衣服撞色,选择将《红楼梦》封面填充为深蓝色。

修复团队为了弄清楚片中和平饭店的环境颜色,王峥与和平饭店通过电话沟通细节。和平饭店有一个和平博物馆,但也没有找到需要的东西,团队只好借鉴早期影视剧在和平饭店拍的镜头,做了相应的调整。

王峥说,修复团队都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分析画面里的颜色。片中有一个外滩的实景镜头,路边的广告牌,团队最初以为是花花绿绿的颜色,但从网上找了一些那个年代霞飞路的照片,发现那些广告牌并不是花花绿绿的,只有红色或者白色。另外,对于片中旗袍的颜色,团队也找了北京服装学院的老师考证,尽量做到有据可考。

有些颜色是可以考证到的,但有些确实考证不到。孙帆说,只能根据画面中的明暗关系,大致推断是深色系还是浅色系。“其实就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孙帆也会根据人物的身份背景对颜色做判断,“如果是劳动人民,不可能穿得大红大绿,不符合身份,有些交际花,衣服就很时髦,你给她弄一个灰头土脸的颜色也不对。”孙帆和团队之前还尝试用手机的黑白模式对不同颜色拍照,和画面颜色进行对比,哪个感觉最接近就用哪个。

3

推敲每一帧连苍蝇都不放过

一般黑白片的修复流程是,将电影胶片转成数字文件,在此基础上将一些脏点、划痕等问题修掉,生成一个干净的黑白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修复多了一道工序,还要将黑白转成彩色。

《永不消逝的电波》片长116分钟,16.5万帧画面。王峥说,要做到电影标准,每一帧都要仔细推敲。

《永不消逝的电波》黑白转彩色4K修复,最终是要呈现在大银幕上,显示器或监视器的屏幕毕竟还是小,想要检验最终的修复效果,只有在大银幕上才能看出来。修复工作接近尾声时,北京国际电影节也已经开始,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大放映厅白天没有时间为《永不消逝的电波》修复版提供审片场地,只能等待凌晨之后,“12点半开始看,看完2点多,把出现的问题记下来,第二天继续改。”孙帆说。

“每次看都会有问题,全是细节问题”,孙帆说,有时候是一晃而过的手,或者桌上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甚至有个角色腿上有只苍蝇。苍蝇是导演最初拍摄时就有的,但按照当时的环境,它不应该出现,在修复过程中要想办法去掉。孙帆说,去年修复《祝福》也有类似情况,有一个镜头拍虚了,修复时要想办法改过来。“如果当时导演有方法可以把这个画面改过来,他肯定会这么做,但当时技术达不到。”孙帆不想辛辛苦苦做了这么长时间,最后却因为一点小细节让观众觉得不好,“你要给观众最好的观影体验”。

采写/记者滕朝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