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会尽量把复杂的、挑战观众认知的东西去掉,它们不挑战观众,而是顺从观众,每个人物、每一场戏,都在挑逗观众的G点,迎合业已成为经验的成见,就是当你看这些作品时,你能感受到,它不再是一个有顽固作者意识的东西,而是整个团队通过大数据,计算出什么能火、什么观众会“吐槽”,按照大数据和市场趣味,来量身定做一套“产品”,这些“产品”都是做工精良的,它们平滑、流畅、懂得观众,但是,它的内核不但不新,也无法给观众提供新的认知。现在的奋斗故事,仍旧是于连、嘉莉妹妹、盖茨比的翻版,而那些对爱情、婚姻、校园生活的探讨,处处可见对日剧、韩剧、美剧的中国特色式嫁接。
当顺从的、好懂的文艺作品泛滥,越来越少能看到刺激人深入思考,乃至颠覆自己成见的东西了。比如:
历史剧,我们不再能看到超越《大明王朝1566》的作品;
文艺片,像《永恒与一日》《雾中风景》这样具有史诗气质、余韵悠长的作品也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