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文页面 > 正文

​百年后,“最美微笑”重新绽放天龙山

漫漫追索路,终圆回家梦。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

▲天龙山外景 (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提供)

▲天龙山外景 (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提供)

天龙山佛首对于国人而言并不陌生。今年除夕夜,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佛首亮相央视春晚,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属于盛世的“最美微笑”。而今,佛首终于回家了,其微笑也重新在故土天龙山绽放。再次端详它,只见其肉髻低平,脸庞圆润,双目微闭,嘴唇微抿,笑意含蓄……跨过近百年的悲喜,他依然带着1400多年来的泰然与安详。

所有的归来,皆是召唤;所有的追寻,终有回音。历经曲折追索过程,它成为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回归天龙山石窟的珍贵流失文物。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所说:“佛首归来,昭示中华民族复兴道路,阐发文物追索中国主张,彰显中华儿女团结力量,助力文物保护利用新征程。文脉与国运相牵,千年天龙山,百年流失史,盛世归来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珍视文化基因的爱国赤心,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生动注脚。”

1.漂泊百年,归途曲折又振奋

▲“复兴路上 国宝归来”特展现场   薛  帅 摄

▲“复兴路上 国宝归来”特展现场   薛  帅 摄

漂泊,归国,回家,它仿佛与其他普通的“游子”一样,但含笑归来的背后,却饱含艰辛,归途曲折又振奋。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唐时期(534—720),形成25座洞窟、500余尊造像,以精美的石刻艺术和鲜明的地域风格闻名于世,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我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的辉煌成就。尤其唐代造像高雅柔和、雄健优美、飘逸多姿,世称“天龙山样式”,是同时期石窟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

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古董商“山中商会”驱动下,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盗凿,超过240尊雕像被盗,几乎所有造像头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盗运境外,现收藏于日本、欧美博物馆以及私人手中,破坏程度在中国石窟寺中最为惨烈。

中国石窟寺流失文物,是因战争劫掠、文化掠夺、非法贸易等原因,被迫脱离原属地而流落异邦的典型缩影,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物流失“重灾区”。国家文物局文物返还办主任邓超参与佛首回归的全过程,深知其中的不易。“每件国宝的回归,都不是容易的,国家文物局始终坚持对历史上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的追索,此次佛首回归,得益于前期有大量调查研究,佐证充分,为佛首的回归奠定了基础。”

仔细查阅这件国宝的“档案”,记者得知了一份详实的追索日程表,这更是一条值得铭记的回归时间线:

2020年9月14日,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以下称拍卖行)拟于东京拍卖一尊“唐 天龙山石雕佛头”,疑似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在历史上流失的文物;

9月15日至10月10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及相关专家,依据拍卖发布信息,对该拍品进行鉴定,判断应属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龛主尊佛像的被盗佛首(隋代),于1924年前后被盗凿并非法盗运出境;

随后,国家文物局启动追索机制,确定“叫停拍卖、争取回归”的工作目标,10月15日致函拍卖行,要求终止与该佛首相关的拍卖和宣传展示活动,予以撤拍;

10月16日,拍卖行积极配合,作出撤拍决定,终止有关宣传。国家文物局与拍卖行董事长张荣(旅日华侨,浙江杭州人)取得联系,鼓励促成文物回归;

10月31日,张荣与日籍文物持有人谈判完成洽购,经国家文物局充分沟通,决定将佛首捐献中国政府;

11月17日,我驻日使馆举办文物移交仪式,张荣将持有的天龙山石窟佛首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移交使馆保管;

之后,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北京鲁迅博物馆等相关单位,在我驻日使馆、北京海关全力支持下,取得日本文化厅文物出境许可,于12月12日12时,将佛首安全运抵北京,当日点交入库,佛首重回祖国怀抱;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实物鉴定,并对文物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确认佛首属于隋代真品无疑,并暂定该佛首为国家一级文物;

2021年2月11日晚,农历春节除夕夜,天龙山佛首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全国人民共迎新春、欢庆团圆,振奋人心;

2月12日(大年初一)至4月18日,佛首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与观众见面;

7月24日,佛首由国家文物局划拨给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收藏,成为第一件回归天龙山原属地的流失海外文物……

至此,这位“游子”的“回家”之路正式画上了圆满句号。

▲天龙山石窟佛首 国家文物局供图

▲天龙山石窟佛首 国家文物局供图

2.“您放心了吗?”——“放心了。”

“让佛首回到故土,就是对我最好的褒奖。”回归仪式上,佛首捐赠人、旅日华侨张荣被太原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准备把刚收到的30万元奖励悉数捐出,用于支持文物追索返还工作。”这是张荣接过证书第一时间的反应。

今年初,当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的消息经央视春晚发布后,引起海内外同胞的极大关注,张荣的手机收到上千条祝福信息,他说“我相信,那一瞬间,也让全体中华儿女感到振奋,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让大家意识到,我们的祖国如此强大。”

生于浙江杭州的张荣,从小就接触中国传统艺术品,后弃医从艺,成为一名古董收藏人士。在日本,他先后创办多家拍卖行,成为日本古董界的资深专家。近20年来,张荣多次促成中国流失文物回归祖国,他说“希望佛首的回归能够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效果,让更多人参与到文物‘回家’的工作之中。”

不得不说,对促成文物“回家”这件事,有些时候要靠机遇,而机遇往往稍纵即逝。回首此次佛首回归之路,从洽购到签订无偿捐赠手续,张荣坚决果断,一系列操作几乎是一气呵成。

“文物回流是‘瞬间’的工作。那个时刻,你不把它拿下,它就不再是你的了,与你擦肩而过,没准这辈子都找不回来了。”张荣感叹。除了在关键节点发挥关键作用的特定人群外,他同样也认为,文物回流应是公众共同为之努力的事业,每个人都可以为这项大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现在国富民强,让更多流失海外文物回归,中国人是有底气的!希望更多人把文物回流当成一种传承,形成一种习惯。”张荣说。

佛首“回家”当天,“复兴路上 国宝归来”特展在天龙山博物馆同期开展。展厅中央,张荣正隔着玻璃注视着展柜中的“老朋友”——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安静地注视片刻后,当他即将转身离开时,一位媒体记者赶忙追问道:“您放心了吗?”张荣平静地回答:“放心了。”

3.复兴路上,更多国宝正在归途中

此次特展中,由于佛首原本所在的第8窟北壁紧靠崖体,崖体裂隙比较严重,佛首放归原位将很难避免有一定程度风化,因此,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专门通过3D打印技术,在第二展厅里1∶1整体复原了第8窟,它将在此保存并永久展出。游客来到展厅现场,就可以一睹含笑佛首之美。

漫步于展厅,在“乱世之殇”“盛世之归”两个单元,可以于有限的空间内了解天龙山石窟佛首流失海外、回归祖国的过程。特展的布展设计中,突出了把佛首所在第8窟特有的人文及建造元素用于展厅空间色彩设计、材质设计及环境设计,利用现代设计理念为观众展现出新时代与历史、未来融合的多重体验,让观众在观展时就能通过独特设计体验到天龙山石窟文化的精髓。

“对佛首捐赠人张荣的善行义举,我深感敬佩。”仔细参观了展览后,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岳欣激动地说,“天龙山石窟佛首的回归,会激发更多人弘扬爱国精神,推动更多流失文物的回归,也将进一步激励人们坚定文化自信。”

除了国宝实物,在第一展厅一侧的墙壁上,有一块长方形可触控大屏。屏幕上显示有一尊三维立体菩萨造像,只用指尖轻轻点击、滑动,就可以将其旋转、放大。从发髻的样式,到服装的纹理,再到背后的文字,都进行了细致、完整的还原。这座天龙山石窟第6窟东壁南侧菩萨现收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得益于数字化复原,身处大洋彼岸的人可以一睹其风采。

“看到流失近百年的佛首回到原属地,激动之余,深感文物追索事业仍任重道远。”新疆龟兹研究院研究员赵莉从事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她从佛首回归,真切感受到国家的百年巨变,感受到复兴之路上国宝归来的底气越来越足。“这是一次成功的范例,凭借越发成熟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我们一定能促成更多的国宝平安‘回家’!”赵莉说。

4.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新秩序呼之欲出

见证佛首“回家”的人群中,当然不乏文物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借此之机,一场思想与观点的交锋必不可少。

佛首回归当天下午,“新时代石窟寺保护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会随即召开。专家学者有感于我国政府开展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坚定信念和坚决行动,通过研讨交流达成共识,一致决定发出关于石窟寺文物追索返还的《天龙山倡议》。

《天龙山倡议》阐述了中国石窟寺保护研究领域专家对石窟寺流失文物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强调中国石窟寺的重要价值和其体现的理念精神,谴责历史上战争劫掠、盗窃、走私等行径对中国石窟寺造成的严重破坏,认为中国石窟寺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事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情感,更是保护全人类共有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工作。

为促进更多石窟寺流失文物回归中国,《天龙山倡议》进一步提出:支持中国政府对中国海外流失文物拥有所有权的原则立场,支持文物原属国追索流失文物的正义事业;发挥石窟寺保护管理机构、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作用;鼓励文物商店、文物拍卖公司、收藏者等市场参与方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各项工作;呼吁各国建立发展历史上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国际规则体系,健全石窟寺文物追索返还的国际合作机制……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天龙山倡议》是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第一个聚焦石窟寺文物的学术会议文件,反映了中国文物界专家学者对石窟寺文物追索返还的态度和主张,对于凝聚各国、相关国际组织,国内文博机构、文物市场参与方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力量具有积极意义。

从佛首回归到《天龙山倡议》,特展序厅里的一段话越发在记者脑海中清晰浮现:“这座山,百年前起遭人觊觎、历经中国石窟寺史上最为惨烈的劫掠。山河破碎,佛首四散、珍宝蒙尘,是民族之痛,亦是文明之殇……今天,佛首含笑而归。透过草木葱茏的天龙山,我们望见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实现伟大飞跃的生动剪影,亦是一个古老民族历经坎坷、百折不挠,向着复兴奋勇前行的勃勃雄姿……”

的确,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天,佛首横亘古今的微笑抚慰着天龙山百年沧桑的伤痛,国宝归来的传奇更振奋着中华儿女前行的精神力量。

“于天龙山而言,没有哪个百年如此刻骨铭心;于中华民族而言,没有哪个百年如此苦难辉煌。”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感慨,“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百年来坚如磐石。今天,当我们站上崭新的历史起点遥望远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新秩序呼之欲出,千千万万星散于异乡的珍宝正踏上归途,屹立世界东方的古老文明,前所未有地升腾起自信的力量!”

▲“复兴路上 国宝归来”特展  薛  帅 摄

▲“复兴路上 国宝归来”特展  薛  帅 摄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在北宋,东京人往往以喝粥开始美好的一天,每日五更时候,“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024-02-23 10:02 《东京梦华录》 食疗养生 宋代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