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这个事问曾在北京市常务工作第一线担任领导职责的九思先生(其号)——他当年屡屡到工地现场去踏察。九思的回答是:确实反复挖沙淘泥寻找过,但迄无发见,不管是“北京”石柱,还是石猪、石马。
白米斜街
外埠朋友进京来,陪他们逛逛张之洞故居是常有的事。“白雪远山图开大米,斜阳新柳春满天街。”这副对联流传有年,也每每引起游者的叹赏。但,转罢院前院后,回过头来站到大门口前磨砖对缝八字影壁对面,遇到来客问:“后来呢?”我不能做出回答,因为未曾追考过。
刘岳的书为我们讲清楚了:
后来,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购得白米斜街3号一个两进院子。冯先生住在后面的一进院子,而将外面的院子又租了出去。先后住过冯先生外院的有:北京大学的张岱年先生、河北师范大学的张恒寿先生、研究外国文学的李霁野先生的夫人、研究民间文学的常惠先生等等。抗战结束后,闻一多先生的夫人高孝贞(1948年后改名高真)也曾在这里居住。
闻一多的侄子中共地下党员闻立志解放战争后期曾住在这里,建立了由国统区奔赴解放区的交通线,1948年春他的婶子高真干脆就由这一通道直往延安。新中国成立之后张之洞故居转为石油部宿舍和部机关幼儿园。
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萧振鸣先生向我补充说:张之洞那个宅子,还去过一个不该被忘却的人物。
谁?
朱安——鲁迅的元配夫人。
干啥子?
鲁迅1936年病逝,朱安1947年病逝。1940年代中有几年许广平在上海经手鲁迅遗著的出版,每月要寄点钱给鲁迅“未名社”的老友李霁野,朱安要到白米斜街李霁野的住处取生活费。
于是张之洞的老宅子就意外地留下了这特殊的脚迹。
按照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总体部署,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统筹指导、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撰写、北京出版集团出版的“北京红色文化丛书”,在“北京文化书系”四个系列丛书中率先出版
《北京士大夫》出新版了。这部书1992年由京华出版社首版后,由于其选题的独特性、内容的丰富性、结构的严谨性、论述的流畅性、文字的生动性,特别是因为它填补了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空白,一度一书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