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的光
来新玉与王菲菲在核对患者信息
门诊护士的职责之二,是分诊和维持患者秩序。因疫情防控需要,门诊大厅设置了曲字形座椅,要求患者相隔一米等候。
“患者与患者之间至少要相隔两到三个座椅。我们会把患者的挂号条按顺序收起来,每有一名患者进入诊室,我们就会安排下一位进来等候。”口腔科护士桑晓倩说。
疫情期间,医院安排内科和藏医科门诊,每天总计号源100个,按一般情况的实际挂号约70个计算,一个上午,平均每两分钟,护士就要叫一次患者。
“我们会在进入门诊的楼道里摆一张桌子,避免患者直接进入。我们其实不想和患者隔开,但为了秩序……”藏医心脑病科护士邵晶晶的语气有些不忍。
“有的患者不愿意在大厅里坐着,就去院子里或是院外溜达。我们会估计好时间,请他们记得回来……也有来不及的,我们就做出标记,先请下一位患者看,下次叫号时,再重新叫他一次。”藏医胃肠病科护士来新玉说。
清洁的亮
每次值守,来新玉都要早到四十分钟,“开窗通风后,要让第一个就诊的患者,还有大夫,不会觉得冷。”她的话总是那么朴实。
但,从关上窗户的那一刻,来新玉会趁着那份“冷”,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和物表,喷洒地面。
“医疗垃圾每满三分之二就要收起来。”医疗垃圾的处理程序颇为复杂并有章可循。“要先把袋子系成天鹅颈的形状,拎起来,回转成细绳状的U字形,扣上标签。在标签上勾选垃圾类别,写上日期就好。最后,收医疗垃圾的韩姐会称好重量,并标注上防疫字样。”藏医心脑病科护士吴晓杰颇有心得。
赵亚丽在做地面消毒
患者群里的“讲解员”
清晨,患者陆续走进北京藏医院,他们时而读着门诊大厅前的《患者告知书》,时而在预约取号后在院子里驻足。在患者中间,有一位“讲解员”,她在仔细解释着北京市卫健委关于非急诊预约挂号流程的文件精神,告知患者预约挂号途径、取号注意事项等。
她叫郭文娟,是针推科的一名护士。只要在她的工作日,从清晨7时起,她就会站在院门口处,由前来的患者“包围”着。有些“冒然”赶来的患者,她会更加耐心技巧地解释,除去政策讲解,还需情绪安抚,有时,她会亲自为老年人手机操作挂号事宜,还会将挂号流程写在纸上,供患者下次挂号用。“从现场挂号到预约挂号,对于患者,特别是经常开药的老年人来说,这算得上是一种就医‘革命’,难免有些盲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懂得预约挂号是为什么,怎样做。大多数患者还是很支持的,一些不太了解的,带他们预约一次也都能学会。现在,预约挂号已实行三周,他们也渐渐掌握并自如地使用了。”
如今,北京藏医院预约挂号工作已顺利开展。
检验:两个人的阵地
与门诊医护人员不同,检验科是全天值守。4名职工,居家隔离一位,集体宿舍隔离一位,只剩下韩家慧和李桂琴两位值守,每人一天,其工作强度比平时并不显得轻松。
除门诊患者外,检验科还承担着住院患者的检验工作,后者的血常规、微量元素、生化等,都是定期要检查的。
“检验科对院感和消毒工作历来是高要求高标准,疫情来了,我们都在延续着……每天有三张表格要填,《防护物资使用表》,现在,在防护物资使用表上增加了佩戴九味防瘟散香囊一项,还有《消毒记录表》,《医疗垃圾处理情况表》”,这位返聘的检验师李桂琴说。
“只要是齐主任(门诊办主任)上班,她都会早到一小时,筹备给一线六个部门的培训和考核,因为政策和防疫工作的进展,这些内容也会随着岗位需要实时更新。给我们的培训,大概要20分钟,有《消毒隔离制度》、《疑似患者转运制度》、医保政策、正确穿脱防护服等,考核也是十分严格,专项登记、医疗质量、垃圾投放,不合规就要限期整改。”
李桂琴说得没错,规范防控,北京藏医院每一个临床科室都是这样做的。
药剂:发的不仅仅是“药”
骤降与骤增
疫情期间,中西药房每天约100张处方,“这个数量,仅仅是平时的三分之一。”孙研拿起一摞处方估算着。
但草药房却没有少,特殊时期,药剂科配制了防疫代茶饮,为值守的职工们发放。
“每天发出六七十包,周末也有三四十包。”周海荣一边核对着手里的《肺炎预防饮领用表》,一边说。
忙碌时,中西药房人员一起包药,“我们每次会抓出200-300包,大概是全院四五天的用量。”
药剂科包装的防疫代茶饮
中央歌剧院在落实党和国家各项防控举措的同时,深感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在肩,于疫情防控期间推出致敬战“疫”英雄的《长江之歌》特别版,用经典鼓舞人心;同时坚持普及高雅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