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谷熟果繁,秋高气爽,是大快朵颐的好时候,以前的人讲究在这一天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可是如今菊花酒已经很少见,只能以黄酒、白酒、红酒暂代,各种高糖糕点似乎也不再流行,倒是吃螃蟹成了一大讲究。少有人知的是,吃螃蟹可谓最晚汇入重阳节的一种食俗:螃蟹在今天的东西南北大小城市都可以买到,尽可以满足大家饮食所需,可是在古代,螃蟹是临海、临河地方才出产的,只能就近食用,诸如西北、华北内陆地区很多地方的人从来没有机会见识这种动物,自然也没有吃螃蟹的风俗。直到南宋,江南一些地区才形成了在重阳节吃螃蟹的讲究。
像重阳节这样的传统民俗节日有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往往汇集了南北各地不同的文化元素,其中的食物风俗也和南北的差异、物产成熟的季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重阳节和吃的关系非常紧密,因为这一节日的起源之一就是先秦时代中原地区九月为庆祝粮食丰收而举办的祭典,《吕氏春秋》记载霜降前后“季秋之月”,菊花盛开的时节,人们要把收获的五种谷物种子进献神灵,这既是庆祝丰收,也是开始狩猎、训练军备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君主、官员、长老要举办祭祀仪式,可能仪式中涉及以酒进献神灵先祖的行为,所以之后演变成在这一天宴饮喝酒的习俗。
到了东汉,《四民月令》记载九月九日有采菊花、收枳实的民俗,并和敬老联系在一起。从采菊、吃橘子看,当时这一节日可能已经受到道教方士的影响,他们认为九是至阳之数,重九则寓意长长久久,而菊花被道士们当作延年益寿的神奇药物,在这一天服食菊花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之后就成了流行风尚,如汉末曹丕《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云:“辅体延年,莫斯(指菊)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了“菊酒”。
吃重阳糕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