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宋代重阳糕成了集市上常见的节庆食品,人们会在米粉、糖做的发糕中点缀枣、栗等果馕或者肉丁。北宋首都开封在重阳节讲究互相赠送蒸糕,每年重阳节前一两天人们互相“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
在江南地区,螃蟹在九月繁殖季节开始变得肥美,和中秋节、重阳节在时间上有交集,可是人们并不把它当作专门的节庆食品。事实上,唐代之前很少有人把螃蟹当作美味,也很少给予歌咏赞美。唐代开始江南经济和文化繁荣,江南文人皮日休、陆龟蒙等才开始宣扬螃蟹这一江南地方物产的美味,而当时在长江中游的楚地人甚至还不把螃蟹当吃食。当时江南人也只是写到秋天吃蟹是美味,可是并不特别强调它和节日的关系,仅有嘉兴诗人殷尧藩曾经写过在中秋节吃蟹的诗歌。
到了南宋,因为首都在杭州,这类河鲜更是在江南文人的笔下频频露面,他们盛赞螃蟹是中秋节、重阳节的时令美食,形成了一种新时尚,比如南宋诗人陈造就曾在邀请朋友在重阳节那天到自己家吃吃喝喝:
重阳佳辰可虚辱,橙香蟹肥家酿熟。
相过一醉犹待速,为君已约东篱菊。
(文/周文翰)
吃重阳糕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