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春分祭日,是皇家的专利,民间不得擅自为之。
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多设在京郊。北京于元朝就建有日坛,而现存的这座日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场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五月,坐落在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
朝日坛坐东朝西,这是因为太阳东升西落,人要站在西方向东方行礼的缘故。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台,叫拜神坛,高1.89米、周长64米。明朝建成时,坛面用红色琉璃砖砌成,以象征太阳。清代改用灰色“金砖”铺面,坛四周环以圆形围墙。
皇家祭日仪式相当隆重。
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每逢甲、丙、戌、庚、壬年,皇帝亲祭,其余年份派大臣前往祭祀。通过祭日,就能祈求上苍赐福黎民百姓,国泰民安。
别看现代人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但在老北京,春分的地位可是不低。
北京人的春分节气
商演暂停、Livehouse闭店,部分中尾部音乐人收入基本停滞,转向线上试水“云演出”。几乎是未曾有过的热度,音乐人如此高频率、高密度地涌入直播间演出,音乐现场依靠屏幕连接起了海量观众。
“疫”起过春天——培德书院庚子年线上云春社将在3月20日-3月25日持续呈现。围绕春祈、春伴、春花、春安、春食五大主题,将丰富的活动、实用的知识、满满的春意,通过网络与大家共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