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的演变史:从闪电到动物,从汉藏到突厥
端午将至,为缅怀屈原,并祝福诗人故乡勇猛顽强的人民,我们在此讨论龙这种动物。本文主要依词源学,并兼顾文献、图像,研究了“龙”的初义即龙的现实基础。认为“龙”与其藏语同源词'brug一样,其最初的所指应为“闪电”,之后才成了飞在空中且有蜿蜒身体的动物。佛教传入后,“龙”更成了nāga的同义词。虬与龙为同类,该词在藏语中的同源词为klu。在藏族接受佛教后,klu也有了和nāga一样的语义。而深受汉文化、佛教文化影响的突厥语族群,他们不仅接受了十二生肖,还依汉语、梵语分别将龙称作luu、nak。
武汉行吟阁前的屈原雕像
汉地的龙
在上古传说中,龙是一种神秘的生物,与它同类的又有虬。它们的身体修长蜿蜒,还能在空中飞行,故常被神仙用来牵引车辆。如此,屈原在那些伟大诗篇中便经常提及龙、虬。他于《九歌·东君》中写道:“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意思是“驾龙车乘着雷电,载着蜿蜒的云旗”。又在《离骚》里写道:“驷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意思是“以玉虬为驷驾着凤车,我压住塵埃向上远行”。
想要知道屈原观念里的龙是什么样,只需看看楚文化中的龙形象究竟如何即可。位于今湖北境内的曾国深受楚国、楚文化影响,曾国器物,如出土于曾侯乙墓的建鼓底座,其上龙型便是曲折纠缠,与屈原在《离骚》中所说的“八龙之婉婉”如出一辙。
曾侯乙建鼓座
到汉代,龙的形象还是如此。是故,王褒就在《九怀·通路》中为屈原写道:“乘虬兮登阳,载象兮上行。”意思是“乘着虬升入天空,坐着象往上飞行”。他又在《九怀·陶壅》中说:“驾八龙兮连蜷,建虹旌兮威夷。”意思是“驾着卷曲的八条龙,立起蜿蜒的彩旗”。在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里有《览冥训》一篇,其中更说:“乘雷车,服驾应龙,骖青虬。”当时楚地的龙形象,则可见于马王堆轪侯家族墓出土的帛画上。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记者9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历时30余年的“数字化”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目前已累计完成23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这意味着其逾三成洞窟实现了“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初衷
四月初八既称佛诞节,又称浴佛节,还称龙华会、法华会等名目,这是中古时期南北各地信众普遍认同的佛诞日。古往今来,敦煌人都将四月初八视为一个重要节日,纪念佛诞的佛教节日逐渐演变成异彩纷呈的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