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人中秋节俗的重要标志之一,兔儿爷流传至今,已有不少于380年的历史,虽无从细细考究,但至少从明代起就已经流行,有关其传奇故事,也被历代人们久久传颂。
相传有一年,瘟疫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宫中的嫦娥看此不忍,于是派身边捣药的玉兔来为百姓们治病。由于路途遥远,玉兔向神仙们借来各种坐骑,从庙里借来武将衣服,走遍了京城内外,也最终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为了答谢玉兔的恩德,人们便用泥塑了玉兔,逢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摆上瓜果菜豆供奉,还亲切地称其为“兔儿爷”。
老舍先生曾这样形容兔儿爷:“粉脸是那么光润,眉眼是那么清秀,就是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也没法不像小孩子那样地喜爱它。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儿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这生动的描写让人情不自禁对兔儿爷心生向往,也对兔儿爷所承载的老北京味道充满怀恋。
在老北京,一进入八月,街上就出现了卖兔儿爷的,他们或在街边摆摊,把大大小小的兔儿爷由低往高摆成兔儿爷山,迎来人们的关注和选购;或挑着挑儿沿着胡同叫卖,由此拉开了北京人过中秋节的序幕。
古人敬畏月亮,奉其为月神,列入祀典之列,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随着对自然规律的了解和掌握,人们对月亮敬畏的成分减弱,尊敬和喜爱的感情成分增加,逐渐发展出赏月、玩月文化。
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假期将至,留京过节的市民将在8天长假内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福利。792场群众文化活动、436场演出、30条漫步北京线路,将为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提供多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