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半透明玻璃圆颈削肩长方瓶,四面略凸起为开光,颈绘蕉叶,肩满布黄地卷草纹,开光细腻彩绘渔妇各一,侧面开光彩绘以胭脂红画西洋风景,底有宋体字“乾隆年制”蓝款,带不透明绿玻璃宝顶盖。此方瓶造型与清代进口鼻烟之透明玻璃方瓶相似。应为档案所记“呆白玻璃画渔婆方鼻烟壶”,纪录上曾收有一件于“乾清宫珐琅器”中,故宫也有相同者,于存放在永寿宫。
清雍正白色料鼻烟壶带铜胎画珐琅黑地夔龙纹套匣珐琅盒长5.2公分、宽3.4公分烟壶长4.5公分、宽2.5公分
白色不透明玻璃,通体光素,带黑底花卉画珐琅盖及牙匙,盛于黑底夔龙纹铜胎画珐琅套匣内,由珐琅纹饰及配色推知,本器应为雍正时作品。此件套匣,其器型与十八世纪欧洲用来放置香水瓶之铜胎画珐琅套匣极为相似,或可说明其造型之由来。为《瑾瑜匣》百什件所收。
清雍正铜胎画珐琅黑地五彩流云玉兔秋香鼻烟壶
扁圆壶,黑地绘五彩祥云,双面腹部有开光,细腻描绘桂树与玉兔,间饰竹石、灵芝。带黑底画珐琅花卉铜盖与牙匙。底有蓝方框“雍正年制”宋体字红款。此件或为《活计档》所记,雍正九年(1731)烧成“黑地珐琅五彩流云画玉兔秋香鼻烟壶”。
清乾隆金属胎掐丝珐琅与画珐琅西洋人物双耳鼻烟壶
贵州省博物馆一尊明菩提达摩佛铜造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苦行修炼意志。像这样精巧的小品类文物在贵博还有许多,如西汉的漆器、明代的宣德炉、乾隆时期的鼻烟壶等等。
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从印度和唐朝汉地传入西藏,与本土的苯教及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唐卡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