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心瓶的烧制工艺极为复杂,要把外瓶的底部制成鸡心状的钮,内瓶底部制成鸡心状的槽,钮和槽必须绝对吻合才能实现转动。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内瓶和外瓶的干燥率,以及烧制完成后的收缩率,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内外瓶之间的吻合程度,因此成品率极低。
《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十八年五月十二日……传旨……江西烧造门龙舟、灯触人旋转瓶一件…,十九年初四日送到。”烧造一件转心瓶耗时半年之久,由此可见难度之大。
清乾隆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转心瓶”又称“旋转瓶”、“套环瓶”。乾隆时期,除了生产有转达心瓶外,还生产转体瓶,二者的差别是转心瓶以内瓶转动为特征,而转体瓶则以套在外面的瓶身转动为特点。
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言:“乾隆一朝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清乾隆 天蓝地开光镂空粉彩转心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根据清代的文献记载,存世的转心瓶数量稀少。正是因为转心瓶的每个零部件都要经过精心计算和反复烧制,再根据样品烧造中出现的问题逐一加以调整和完善,才能在若干成品中挑选出纹饰、色彩、样式都近乎完美的作品。
鬼工球
“鬼工球”取“鬼斧神工”之意,又称“牙雕套球”、“同心球”,是用整块象牙雕刻而成,其制作过程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
早在宋代就已出现3层套球,逐层镂空,图案花纹精细巧妙,每层薄厚均匀,均能自由转动。
清 象牙雕龙纹鬼工球 东莞市博物馆藏 图源:苏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