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祥龙《潮起大江》,版画
仅用一块木板,采取刻一层、印一次颜色、边刻边印、刻完印完的方法,创造性地贯穿于画、刻、印的始终,使其作品具有限定性。这来自上海本土版画中生代领军人物金祥龙的绝版版画技艺。这样一种版画作品具有版画的形式、油画的色彩、国画的意境,既有形式感又富于肌理之美。
“岁月如金——馆藏金祥龙版画作品展”正于中华艺术宫亮相之际,金祥龙作品捐赠仪式近日举办。金祥龙共向中华艺术宫捐赠作品共计79件,创作年代从1979年至2014年,创作内容紧紧围绕他的生活经历展开,包括其早年军旅生涯、都市建设、边疆风情和江南水乡的风情。
出生于上海浦东航头镇的金祥龙,自1970年代起学习艺术。他先在上海市南汇县文化馆学习,之后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版画、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进修中国画、并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他从云南当地的版画艺术中汲取滋养,退伍回沪后,全身心投入到了绝版版画的独特创作中。并且他不仅在绝版版画上有所建树,在中国画、陶瓷等方面均有所涉猎。
艺术家在学习中建立起坚实的版画基础技法,具有写实的能力,同时不断突破过去的风格,逐渐转变为富有线条感、几何感的创作,成熟时期作品构图巧妙,线条大胆分割画面,色彩浓郁,整体丰富饱满,风格稚拙而包含形式美。
金祥龙《印象浦东》,版画,2010年
此次金祥龙捐赠给中华艺术宫的这批版画,较好地体现了版画家个人艺术风格的变化。其中不乏参加全国版画作品展的精品力作,如《晨曦》《竖琴恋曲》《故乡之四》等,都是艺术家较为成熟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金祥龙热衷于表现身边的现实风景,长河、高山、大漠、莽林,古镇静僻的小巷,都市摩登的高厦,港口伟岸的桥吊……在艺术价值之外,金祥龙的作品还可谓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历史留下难得的视觉档案。
金祥龙《惊飞》,版画,1980年
“本馆原收藏三幅金祥龙的作品,此次这批作品入藏后,将形成体系性的艺术发展脉络,展现更完整的艺术成就,具有学术意义。”中华艺术宫党委副书记、馆长陈翔说。他认为此次大规模、成体系的捐赠极大地提升了中华艺术宫的学术影响力和公共服务性,更给整个美术界起到表率作用,对促进社会艺术界向国家公益文化事业无偿捐赠作品带来鼓舞。
金祥龙在发言中提到,“我对我的版画作品有六个字的总结:喜欢,认真,坚持。而我的版画作品能够在中华艺术宫永久收藏,是我作品的最好归宿。感谢中华艺术宫对作品的厚爱,专家团队的认可。”
据悉,中华艺术宫之后将继续关注金祥龙的创作,并希望未来能与之有更多合作。
金祥龙《浦东、浦东》,版画,2011年
作者:范昕
《封神演义》里有个一出场就领盒饭的大臣鄂崇禹,看似不起眼,但在小说中,其地位颇高,能与周文王姬昌平起平坐。在商纣朝中,姬昌是西伯侯,纣王王后的父亲姜桓楚是东伯侯,而鄂崇禹是南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