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笔洗外底“大明万历年制”款
万历五彩器展示了致雅而鲜明的色调。而我们为什么在市面上极少见到民窑的彩瓷呢?答案是由于明代官方有“禁令”,所以民窑也不敢制作,即使私下制作,也是极少量的。明代后期,这种禁令有了松动。《景德镇陶录》卷五上说,嘉靖、隆庆间“崔公窑”仿宣德成化瓷,成为“民陶之冠”。从现存的实物或残件来看,当时的民窑五彩器,除了按照相同时期官窑青花五彩品种外,主要是以红色为主的釉上彩,或鲜艳的五彩制作为多。但是,胎质稍厚、制作显粗,有的釉层较厚且有乳浊失透现象;在色彩上很少用青花和紫色,多用红、绿、黄色,更以红色为主。器型以盘、碗、瓶、罐、洗为多。图案装饰除花、草、莲池、鱼藻、云间楼阁外,多配有人物、山水,戏曲、小说故事题材的画面更受青睐……
我们从这件明万历五彩满工梅瓣形花式洗上可以看到,瓷画作品的鲜明情调,纹饰、花卉、景致、人物,全景式传递了万历五彩器的信息,可谓是“精致善变,尽显其妙”。历史总是前行,公元1644年大明覆亡……一件器物,百代更替,能让人看穿寂寞与繁华。我想,景德镇的那些能工巧匠,挥手而出,不加雕饰、天真自然的精心之作,显示了高超的瓷绘技艺。如今的收藏家们会不会这样问:工匠们是特别敬仰老子,还是黯然缅怀万历朝的风光呢?
原标题:从“送行老子图”说万历五彩瓷
《元代杂剧故事》《明代杂剧故事》《清代杂剧故事》陈美林著江苏人民出版社杂剧木刻图《四弦秋》图片选自《元明清杂剧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才能让古老的中国杂剧为现代人所接受?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