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质子团”的肌肉羡煞众人,古代将军不太想拥有

“质子团”的肌肉羡煞众人,古代将军不太想拥有

你可能以为,中国古代的战士和将军也应当像《封神》质子团那样,有着钢铁一般的发达肌肉,胸肌和腹肌紧致有力、线条清晰,充满雄性荷尔蒙。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2023-09-27 10:13 古代将军 人体形象
1800多年前的古人,竟然把“教科书”刻在石碑上

1800多年前的古人,竟然把“教科书”刻在石碑上

在纸张尚不普及的古代,石刻碑文是文字流传后世最好的方式之一,三个看点带你认识熹平石经残石。

2023-09-26 09:42 古人 石碑 教科书
公孙丑、文丑、张丑……他们究竟丑不丑?

公孙丑、文丑、张丑……他们究竟丑不丑?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对于万事万物,都要赋予他们一个合适的名。那么,给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起一个好名字,自然是空前重要。不过,有些古人的名字似乎起得非常随便,甚至难登大雅之堂。

2023-09-18 11:02 民间 名字 奇名 怪名
咸丰皇帝是如何处置“戊午科场案”的?

咸丰皇帝是如何处置“戊午科场案”的?

发生于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对年轻的咸丰皇帝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面对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科场舞弊案件,他的想法和行动无疑会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戊午科场案”入手,梳理并总结出咸丰皇帝的处置措施,有利于客观、深入地了解咸丰其人,进而对晚清的科场和政治腐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

2023-09-13 09:43 咸丰皇帝 戊午科场案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历史上,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态度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从当时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接收学生、传授学问。司马迁曾描述了孔子一生收徒授业的奋斗情况:“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就是孔子门下三千徒相立、七十二贤人的情形。

2023-09-11 10:53 孔子 收徒授业 孔门弟子
卖炊饼的武大郎一天能挣多少钱

卖炊饼的武大郎一天能挣多少钱

一个沿街挑担卖饼的,能在“县中心”住独院两层小楼,还养得起漂亮妻子当全职太太。这人是谁?说他是卖炊饼的武大郎,是不是也没什么问题。武大郎(宋文华饰)卖炊饼。

2023-09-08 13:43 卖炊饼 武大郎
古代公务员的父母去世,他为何被停职回家三年?

古代公务员的父母去世,他为何被停职回家三年?

丁忧,又称“丁艰”,是中国古代遭父母之丧的通称。最早在周朝就有“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恩之杀也”一说,后来又变成“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春秋战国之际,儒家重丧,提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足以当大事”的丧礼思想,由此形成了“丁忧”期间不婚娶、不宴饮、不作乐、不生子、不外游等一系列严格的丧俗行为规范。

2023-09-05 13:35 古代 丧俗行为
可叹又可爱!古代“显眼包”一个比一个“打眼”

可叹又可爱!古代“显眼包”一个比一个“打眼”

最近“显眼包”三个字活跃于各个网络平台上,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物件爱出风头,非常张扬,又有点丢人现眼。在被网友们广泛使用后,引人注目的“显眼包”可能是褒义,也可能是贬义,需要放到具体的情境下去理解。与此同时,不少网友还将暑期去各个博物馆打卡的有趣文物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并将其命名为“博物馆里的显眼包”,于是网络上关于“显眼包”的热度再次冲上热搜。这也不由得让现代人思考起一个问题:古代的“显眼包”们造作起来,究竟是什么样?

2023-09-04 14:47 古代 显眼包
古代孩子的开学装备来了解一下

古代孩子的开学装备来了解一下

开学了,不少学生家长正在给孩子准备开学装备,入学需要准备什么,对新生而言,书包、笔、笔袋、橡皮、尺子、涂改液等肯定少不了。不论古今,孩子入学都是家里的大事。那么古代的开学装备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3-09-01 10:18 古代 开学装备
不看镜头的李鸿章,是懂摆拍的

不看镜头的李鸿章,是懂摆拍的

道光二十六年(1846),湖南名士周寿昌到广州游历时记下不少新鲜见闻,其中“最奇者”还要数“画小照”: 坐人平台上,东面置一镜,术人自日光中取影。和药少许,涂四周,用镜嵌之,不令泄气。有顷,须眉衣服毕见,神情酷肖,善画者不如。镜不破,影可长留也。取影必辰巳时,必天晴有日。

2023-08-30 15:37 李鸿章 摆拍 摄影术
1234...下页尾页 20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