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古代科场的那些高龄考生:99岁不算老,104岁还在赶考

2017-06-09 14:27:08  岳麓书社    参与评论()人

在中国科举的千年发展史上,还真有几位百岁考生。清道光六年(1826),一个104岁的举人颤颤巍巍地来到顺天贡院,准备参加礼部会试,他就是广东举人陆去从,虽然最后没能考上,但皇帝还是特赐予国子监司业官衔,以鼓励其他读书人。

尽管老龄考生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但在实际的科举生活中,老年及第者受到社会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青年得志者,其个人魅力也远远没有年轻人那么大。宋代福建人徐遹博学多才,但科举之路相当坎坷,直到白发满头才考上进士。徐遹和新科进士们参加完琼林宴之后,来到娱乐场所尽情狂欢时,他发现只有自己头顶上的簪花没有被那些美女们摘下来,其余年轻点进士的都被美女们摘下来,作为新科进士送给自己的礼物收藏起来了。看到这种场面,徐遹感到十分失落,醋意顿生。他的这种心情有诗为证:

白发青衫老得官,琼林宴罢酒肠宽。

平康过尽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

这首诗歌的意思是说:我是这么大年龄才考上进士的,在琼林宴上吃得酒醉饭饱,内心很是满足啊。没有想到的是,我到娱乐场所去,居然就没有人理睬我,真是有点郁闷,我只好自我欣赏了,到底年龄大了,魅力远远比不上那些年轻的同门啊。

受科举及第魔力吸引,许多考生虽然是多次考试,但总是不甘心,希望能够通过科举得到一官半职。既然有人出现多次考试,那么父子同时赴考、祖孙同年登第的情况在中国古代科举发展史上也就屡见不鲜。兄弟同时参加考试的事情在科举史上更不少见。

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中,有三苏,即苏洵、苏轼与苏辙。父亲苏洵算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他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为什么突然醒悟了呢,是他老婆苦口婆心的劝导,才觉得读书很重要。可能是觉得自己年龄已经大了,有时不待我的感觉,第二年就匆匆忙忙地参加了进士科和制科考试,结果都名落孙山了。

关键词:科举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