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神农发现茶叶的传说开始,翻阅中华民族辉煌的饮茶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喝茶方式的运行轨迹。
根据史书考证,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今天,我们带您穿越时空,看看古人是如何喝茶的,茶人朋友们也可以试着沿用古人的方式来走一遭“时尚喝茶复古风”。
复古年代一:春秋以前
喝茶方式:生嚼、煎服、八菜
复古难度:★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便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随着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在茶成为饮料的过程中。又经历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方法是把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
点评:生嚼、煎服、入莱,这是最粗放的饮茶方式,简单易行。生嚼鲜叶,恐怕为者甚少;煎服,茶汤尚可。可是要连茶叶一起吃下去,就要难为部分茶客了;至于将鲜叶入菜。与目前许多餐厅推出的茶食完全不同,现在的茶食一般用制作好的茶叶入菜。鲜叶入菜是什么滋味就难描述了,茶友们不妨试试。
复古年代二:秦至南北朝时期
喝茶方式:茶团捣碎冲泡
复古难度:★★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橘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
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点评:秦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茶叶发展承前启后的阶段,这时对茶叶的加工仍处在较为原始的状态。只需要木棒、盛放茶叶的器物即可复原当年的制茶模式。这样的茶品口味恐怕较为干涩,难为茶人所接受。
复古年代三:隋唐
喝茶方式:煮茶
复古难度:★★★★
隋唐时,茶叶仍加工成饼茶,但饮用时却要麻烦许多。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
点评:随着茶事的兴旺以及贡茶的出现,隋唐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尤其到了唐代,饮茶蔚然成风,饮荼方式有较大的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的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还要使用专门的烹茶器具。这个时期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
复原大唐盛世的饮茶之风,当然很有意义,而且也非常优雅,但其难度是一般茶人所无法接受的。慢工出细活,这样制作的茶汤,除了茶香外,应该更多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复古年代四:宋
喝茶方式:点茶法、散茶;中泡
复古难度:★★★★★
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箩将茶末筛细。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打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同时,宋代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且不断增多,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此时烹饮过程逐渐简化,传统的冲泡习惯开始出现。
点评:“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要想复原宋代的点茶法,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器物,更要有深厚的茶学知识,对于一般茶友来说具有很高的挑战性。
复古年代五:明清
喝茶方式:冲泡
复古难度:无需复古
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洌、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点评:目前,国人喝茶的主要方式就是沿袭明清的冲泡工艺。只要有耐心,拥有一套简单的功夫茶具。你就能用和乾隆一样的品饮模式来品味各地的茗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