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唐书》等记载,唐明皇李隆基信奉道教,喜欢道教音乐,他曾经诏道士司马承祯制《玄真道曲》 、茅山道士李会元制《大罗天曲》 、工部侍郎贺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 、太常寺卿韦縚制《九真》 《紫极》道曲等。信仰道教且以老子后裔自居的李隆基,不仅把道教音乐用于《霓裳羽衣》 ,而且还把从西域传入的《婆罗门曲》也融入其中,李隆基很想通过这部中西合璧的乐舞,来表现他本人以及那个时代所向往的超凡出尘的仙境,正因为如此,这部乐舞在盛唐时期繁花似锦的乐舞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盛唐乐舞的标志。
五代王建墓浮雕吹筚篥乐伎(成都永陵博物馆藏)
流传与影响
《霓裳羽衣》的影响力超强,它穿越盛唐,流传中晚唐,延续宋元明清时期,并且直抵现当代社会。唐代以后,残存的《霓裳羽衣》乐曲,曾经在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廷与前蜀王衍的宫廷中流传,颇具才艺的南唐后主李煜,曾打算施展自己的音乐才华,以增补残缺的《霓裳羽衣》 ,前蜀小朝廷的皇帝王衍也经常在宫宴上执板而唱《霓裳》之歌。到了北宋时,宫廷专设《拂霓裳队舞》的表演。元代以降,戏曲兴起, 《霓裳羽衣》的音乐曲调有的被吸纳进戏曲中,而且以《霓裳羽衣》的人物事件为表演内容的戏曲剧目,也颇为杂多。比如,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唐明皇游月宫》 、庾吉甫的《杨太真霓裳怨》 、洪昇的传奇《长生殿》等。在戏曲演出中,或有人物杨贵妃登翠盘而舞《霓裳》 ,唐明皇在一旁为之伴奏;或有人物众仙女来群舞《霓裳》 ,安史之乱的情节也插入剧中。近代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创作饰演了《太真外传》 ,剧中专设人物杨贵妃舞《霓裳》 。在戏曲中,《霓裳羽衣》歌舞与李隆基、杨贵妃等人物情节是舞台表演的一个亮点。